close

「化工筆」&「一片神行」



符號學別出一門「學」問,在於按照符號本身的系統,及本身作用來使之獨立於人的情緒與意識形態之外建構起來的。



蓋塵世中的符號是可感覺的,人們也會受制於它們。然而詩的符號並不滿足一個符號「自然而然」的使命──再現。



 



詩的語言比較是用來「促使再現」,倘若語言文字上和所處理的情緒上欲意表達某種絕麈某種高風,也就是它的言外之意,韻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它並不是單純的象徵。我們舉韋應物詩《寄全椒山中道士》例:



 



今朝郡齋冷,忽念遠行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韋應物寄贈全椒山中道士詩,是寄託對山中道士的思念之情。首寫郡齋之「冷」尤寫詩人心頭之「冷」。次寫老友山中清冷生活,想送溫暖一瓢酒去,好使老友在秋風苦雨的夜晚,得以安慰,卻又怕落葉滿山,尋不到他。



 



詩人是怎麼描寫這些複雜的感情呢?是通過感情和形象的配合來表現的。郡齋山谷今朝秋夜寂寞淡遠(柴薪煮白石為糧)。「束荊薪」、「煮白石」是一種形象,這裏面有山中道人的活動。



「欲持」和「遠慰」則是一種感情抒寫。「落葉空山」卻是另一種形象了,是秋氣蕭森、滿山落葉、遮掩人迹的深山。



這些形象和情感串連起來,便構成了情韻深長的意境,很耐人尋味。秋天的蕭瑟,秋天的斂肅、清純和晶瑩,在詩人營造的氛圍中,自空無的向度漸漸擴張,所有的感覺得到的外象都向「孤單」的心靈召喚



 



整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啓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談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由於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使得開頭所指涉的埸景,讓人逐漸的意識到感覺到人不在的感覺。



寫詩人技巧上這個感覺不是一次給你的,寂寂無行跡這地方漸漸地失去其合宜性,而變得含糊其辭,因為另一種生活雖然獲得了一個理想的向度,可是只有人心才是真正的地方。也只有在所有外象漸漸掏空消散的同時,它們「之外」的卻吸引著我們,召喚我們。



詩末用問句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來引領我們到那裡,這首詩的好在於讀著讀著會使我們內心起一種變化,難以言狀,難以忘懷,詩的情感和形象配合的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崇高的性靈往往在最簡樸最平凡的事物當中,那個邀我們去的「之外」的詩境,並非是形而上的,它就是此世,非彼世、非出世,此世是在詩人在現世渾濁沈澱下來的。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深山無行跡的生活不是在參禪苦行打坐上,莊嚴虔敬的行止上,而是從現實裡釋放出來的、重獲一個清新獨一無二的境界。於是感情從「欲持」、「遠慰」中消褪出來,遺落在滿山滿谷的跫音之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