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原住民文學講座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個沒有自己真實聲音的世界,一場失衡的權力與生存競賽,還有一塊被掠奪的土地與未被公平對待的人民。我們甚至失去了被稱作台灣人的權利……
16族記憶法: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本文節錄碩士論文〈日本統治下布農族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拉荷.阿雷的族名,統一轉換為Dahu-ali的書寫系統,以利讀者閱讀。)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考試委員浦忠成:原訂於11/16(一)演講,順延一週,更改為11/23(一)下午二時至四時。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頭目不再如過去般實質性的帶領著整個部落,但是部落裡的族人對於頭目還是有著高度的仰賴與尊重,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演變以及政府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頭目們也意識到原住民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正因為原住民沒有文字,再加上子女多半於平地求學與就業,對於傳統的語言已經開始有了難以傳承的現象,正如同頭目們於訪談中所言一般,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就會有著不同的語言,因為現在交通十分便利,加上不再有著如同過去般各個族群間的隔閡,因此原住民不同族群以及與漢人間的通婚就顯得十分普遍,但傳統語言溝通上是個困難,在傳承上也是一項難題,而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一一失傳,頭目們看在眼裡也疼在心裡,為了期望能保留下更多的傳統原住民文化,頭目們紛紛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重視原住民傳統文化的保存,並能夠積極的建設文化館來留存這些即將湮沒在時代洪流中的傳統文化。而聽到這邊,筆者們的心中也跟著不禁興起一份保留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期望藉著此次的田調記錄,對於原住民的文化與頭目制度能留下更多的紀錄。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民自治區


更新日期:2010/03/13 04:11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角七號魏德聖導演,舉債200萬所拍攝的5分鐘試看片賽德克巴萊“....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大陸研究聲稱藏族與台灣原住民源於北方


更新日期:2010/01/29 15:34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頭目人選之決定、其工作項目,及對內、對外所扮演之仲裁、議決之角色,為維繫部落正常運作之重要關鍵。本計畫預計對傳統及現有之頭目制度做一整理,分析影響其角色演變之可能原因;並於部落訪談相關人士對於頭目制度之看法,以做為未來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同經營管理可能模式之初探。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代的前進勢必汰換某些事物,這當中值得我們去思索的是汰換的因素以及在這股必然下的永恆。《天狗部落之歌》在歷史記憶的創痛上去描寫族群的主體性,而最深刻的地方,恐怕也是作者最殷切的期盼,便是對泰雅族文化的勾勒和依戀,這背後的動機和情感有著與潮流拉鋸的意謂,也同時是和多數原住民作家著墨原住民身歷不公的處境有所不同和開展的所在,使我們看見在奮力地吶喊之外,別有一些作品以積極的態度構築、建造和維繫原住民文化。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甫到達泰安鄉,先是被山上的美景吸引了我的目光,憑著一股愛好風景的直覺,在眾人尚未準備好訪談前,先行按下這麼樣一張藍天白雲,搭配遠方的山與眼前的綠,是為「拍出心中的風景」。但流連在此的時間並不太多,只是稍微舒緩了此次行程自己腦中的空白感覺,深怕錯過什麼或是就這樣白跑一趟,糟蹋了這麼一趟行程。但實際見到柯正原與李萬鎮兩位頭目之後,倒讓我寬心了不少,就如同聽長輩分享故事是一般,我除了以靜態影像記錄當下,也一同進入了原住民的生活,並且是一次更貼近的經驗。這一點,和我來到山上以前的印象是符合的:「每一名頭目,都是說故事的高手。」甚至是與比浩‧雷沙老師一家人這兩天快樂的相處,令平常充滿壓力的身心,在這樣的熱情下得到解放。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要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墮入真正的精神的底層,不再有什麼夜裡下降和上昇的問題,(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賽德克•巴萊》中的日軍總督樺山資紀可以指著台灣地圖驕傲地說台灣原住民是「蒙昧頑愚的蕃族」,完全以殖民者的心態和角度將原住民、賽德克族人稱為「蕃人」並且漠視這一族群,讓他們遭到鄙視和不屑的對待,這便是一種對賽德克人的「他者」想像。但是日軍將賽德克人所崇拜的祖靈(Gaya)並視為是精神信仰、是心靈寄託、是他們必須要去遵循並執行的神聖儀式,卻強迫他們必須要捨棄這樣的精神,讓他們對於自我頓時失去了「認同」的依歸之處。因此,筆者認為要從賽德克族人對祖靈信仰「精神」、從他們自身的「心」出發,去重新看待原住民詮釋他們的傳統文化,立足在歷史原點去討論原住民在殖民者統治之下的霧社事件,而非用現代人的角度去解讀這段歷史事件,故在本文中從後殖民理論視角去討論《賽德克․巴萊》中的他者與認同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文獻的記載,原住民的鳥卜,最早在十七世紀間,開始被世人所注意,當時荷蘭的統冶長官布格於1640年三月中旬,命令林迦上尉,率士兵一百二十人,自安平乘戎克船前往台東卑南採金,在勘查旅行的途中,卑南的原住民嚮導,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認為不吉利,不肯同行。林迦上尉頗感驚異,卻不得不折回,無功而返。同年三月底,荷蘭的佐理商務員馬丁衛西林也是為了採金,率同伴抵達卑南覓(台東縣境內),可是當地原住民因鳥鳴的占卜不如意,也中途折返。

    這兩則記載於「巴達維亞日記」上的史事,就是有關台灣原住民鳥占信仰的最早記錄。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鄧相楊研究霧社事件長達十餘年,並撰寫了「霧社事件」(1998)、「霧重雲深」(1998)及「風中緋櫻」(2000)等相關著作。這三本著作從不同焦點敘述霧社事件之歷史與動人的時代故事。這個透過文字與照片所呈現的台灣歷史事件,觸動了地方藝術家,進而籌備以舞劇之表演形式,將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族人反抗日本的血淚歷史搬上表演舞台,由靜態轉為動態,從無聲轉為有聲,以文學為本,輔以賽德克舞蹈與音樂元素所轉化的藝術呈現,加上戲劇、服裝、道具、燈光等綜合藝術的呈現,使得霧社事件從已逝的歷史,轉變成栩栩如生的歷史重現,在今年2009年的巡迴演出中,與會的觀眾透過欣賞舞劇,更了解這段歷史,並激起許多面向的感受與思考。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外,在泰雅族的祖靈文化中,過世的人都會經過彩虹橋,彩虹橋就是祖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大霸尖山,所以一般老人家都會警告小孩子不可以隨便用手指去指彩虹,否則耳朵會被割掉。另一關於彩虹橋的傳說為,在橋頭有一隻螃蟹專門負責將藜草汁塗在靈魂的手上,然後用水洗手,如果男人靈魂手上的藜草汁洗不掉,那就是真正的男人,可以走過靈橋到達祖靈的世界。如果女人靈魂手上的藜草汁洗不掉,那就是真正的女人,可以順利通過靈橋到祖靈的世界。一個男人活著的時候,如果好吃懶做,什麼事都不做,死了以後到了靈橋,塗在手上的蔾草汁很快就被洗掉,所以無法通過靈橋。一個女人如果不會織布,也是一樣,根本不能通過靈橋。那些不能通過靈橋的靈魂會走另一條受盡折磨的路,有的在半路上就跌到水中被吃掉,永遠再也回不到祖靈居住的大霸尖山。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巫」,李頭目說,巫師使用箭竹筍及釣魚的籤,詢問來者想要占卜的事情,若是占卜的東西掉下去就不對了。部落內的巫師多半為女子擔任,但是並不代表泰雅族內的女子地位高,像阿美族(Amis)女子地位就較高。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代變遷,生命不斷流轉,頭目關注著動蕩的年代裡每個騷動的靈魂,如何讓泰雅族人回歸純樸的本真,以虔敬感恩的心情面對祖先,如何讓大地與生命裡的血液貼合湧動,是原住民生命裡永遠的課題。亞榮隆.撒可努在《走風的人》的自序〈記憶我的原鄉〉裡表述了這樣的心情: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雅族喜好唱歌其來有自,過去部落的耆老們口誦傳唱泰雅古調,目的在於將泰雅族遷徙的歷史以及gaga的內涵與精神透過傳唱的 方式教授給泰雅子民,他們認為唯有保留古調,後代的孩子們才會懂得gaga的意義,進而敬畏且遵守gaga。在比浩的演講中,我們亦瞭解到歌唱為泰雅族頭目們之間談判或商議事務實的工具,頭目們通常都會唱出意義深遠又優美的曲調,這就不是一般族民能辦到的了。泰雅族人將歌唱融入在生活中,祭祀有祭歌、飲酒有酒歌、工作時有工作歌、戀愛時有情歌,就連平常生活中所用之祝賀詞都可以用唱的,歌唱就像是泰雅族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藉由唱歌與神靈、與大自然、與人溝通,在過去沒有文字的時代,泰雅族的歌謠就是一部歷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