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教育何不教導「追求幸福」?


別把生命看作「問題」,它其實是個「機會」


國三乙 96420050 柯凱訢


  為了找尋別科作業的題材,偶然在奇摩雜誌頁面看到這篇簡錄於《全球中央》雜誌的文章,覺得很有意思。「生命教育」根據教育部中程計畫,將之定義為「經由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情懷。」


  還記得開學沒多久,老師在課堂上有談及自己用「生命教育」對此課程定名,而不是以「生死學」的課程名稱呈現給大家。雖然具體的理由,我有點忘記了,但留在我心底的悸動和震撼卻是曾經存在的。


  「生命教育」在我讀這位劉孟奇教授的文章前,對於「生命教育」的想法應當是讓我們體悟到「雖然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盡力延展它的寬度。」,也就是儒家的哲學思想──安身立命。「安身」必先承認命之所限,以期在有限的形體開創出無限的生命價值,即「立命」。但在看完教授的文章後,發現似乎我對「生命教育」這門課的想法太過嚴謹了,其實「生命教育」也可藉由瞭解生命可以有多少可能性,可以多麼有趣,而好好加以運用,對自己、家人、朋友,以至對社會等層面做出許多美好的貢獻,而不是如文中所提及,用「扣分法」來認識生命,一切都從負分開始計算;相反地,「生命教育」即是「建構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並樂意擔負起追求幸福的責任」。


  最後劉孟奇教授對於「生命教育」提出兩個相當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種是把年輕的生命思考成「問題」,所以要做種種「防治」;另一種則是把年輕的生命思考成「機會」,所以要做種種努力,讓這些機會成為精彩的真實。對於前者,重點會是要年輕的生命趁早學會如何避開「夢醒時分」的痛苦;從後者來看,重點則是要鼓勵年輕生命勇敢作夢,特別是敢作如何讓自己與世界都更幸福的大夢!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一篇小故事,藉此分享給大家。


  有一次,去拜會一位事業上頗有成就的朋友,閒聊中談起了命運。
  我問:「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命運?」
  他說:「當然有啊!」
  我再問:「命運究竟是怎麼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奮鬥又有什麼用?」
  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而是笑著抓起我的左手,說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幫我算算命。給我講了一通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等諸如此類的話之後,突然,他對我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一個動作。」
  他的動作就是:舉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末了,他問:「握緊了沒有?」
  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緊啦!」
  他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裡?」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我的手裡呀!」
  他再追問:「請問,命運在哪裡?」
  我如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裡!」
  他很平靜地繼續道:「不管別人怎麼跟你說,不管『算命先生們』如何給你算,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這就是命運。當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頭,你還會發現你的生命線有一部分還留在外面,沒有被握住,它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命運絕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但還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裡。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奮鬥』的意義就在於用其一生的努力去爭取。」
  命運不在別處,命運就握在自己手中,奮鬥的意義就是緊握自己的命運。


(摘輯於培育文化葉新編著的小故事大道理之心靈感動篇)


在此也附上《全球中央》雜誌節錄劉孟奇教授的文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