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先秦諸子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金嶽霖論中國哲學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墨子》一書出現最多的,就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句話。這也是我們最值得肯定和崇敬他的一面,設君主、政長爲的是要「一同天下之義」(《墨子尚同中》),為的是謀求大多數天下人的幸福。難怪有人說墨子是在世界史上第一個「拿理智的明燈向世人世作徹底的探照」(張蔭麟《中國史綱》)。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愈寫《原道》時,批楊墨以比佛老,但後來他在<讀墨子>一文說:「不相用,不足爲孔墨;」可見人的觀念一時間會改變,多一點閱歷,多讀一點書,有用。至少我們知道,單用儒家這一套,是有限制有所不足的,孟子痛批墨子無父之後,其忠實信徒韓愈至終能還墨子一點公道。墨子提出社會理想:平等、互利、博愛,即社會正義而以非攻兼愛最顯著的大同主義,是墨學的特色。他們獻上畢生精力的主張,太辛苦了,有人勸他說,現在普天之下都不行義了,只有你一個人奉行,搞成苦不堪言,不如算了吧!,墨子卻說,比方一家十口,一個人種田,九個人閒著,那唯一種田的,能不打拚嗎(《墨子•貴義》)?這麼樣一個崇高的理念。墨家一番救世苦心,可以從他自己說過:「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音沈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他在各種主義上,都搭上「國家」二字做前提,這套行得通不通?從歷史看來是經不起考驗的,除非宗教獻身要不就是愚民、邪教蠱惑或者黑道威脅。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內涵與界定: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孫龍,姓公孫名龍(西元前約325~250年),戰國時期(趙國末期),名家的代表人物,以白馬非馬論聞名當世。公孫龍在比較開明的貴族公子趙國平原君作客卿〈前後長達二十三年。說他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不為過〉的時候,遇見了孔子的第六代後人孔穿。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秦諸子第三講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秦諸子第二講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