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覺我之前的價值觀深深的受儒家影響,但在研究所求學的經歷,讓我慢慢去認識到基督教那種所謂基督的愛與指引,所以最近剛好跟基督教的朋友討論到人的原罪、動物與人的差別,而他們鼓勵我去看創世紀第一章,以更了解生命的起源與其本質涵義(能否認同是神創造了一切、一神論VS多神論、動物與人的差異)。
先姑且不論我們是否認同或欲辯護各自立場上的差異(在此先將那樣的信奉是對是錯之評論放入括弧,畢竟這涉及到很多關於生物學及歷史考證學的專業),經由基督教朋友們的分享,讓我發現原來我之前所認為是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也那麼的講究考證,也讓主修數理教育的我逐漸卸下心防願意認識它,而我也深深感受到他們全然信任與信奉神那樣堅定的心以及他們穩固的中心思想。創世紀第一章的原文及相關資料,會於Email與期中報告一併夾帶附件給老師。
創世紀第一章就自己的解讀,是在說明上帝花六日創造萬物成果及過程,當然也有透露一點其思維及用意,以下分述六日的工作內容:起初先創造天地;第一日因地空虛渾沌黑暗,因而創造光,始有晝夜分別;第二日創造空氣及上下概念,明確定義天;第三日明確定義(旱)地跟海,並賦予地面有植物和蔬果及使其繁衍的種子;第四日創造兩個光體以管理晝夜;第五日創造水中與空中有生命之物種;第六日創造地面上之活物,並依神之形象造人,命其多多生養以管理所有一切有生命之物種,賜予我們蔬果作為食物、賜予地上與空中活物青草作為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其實裡面可討論的議題非常多,例如神創造萬物的順序是否代表其重要性、是否符應物種進化或演化的科學現象、為何有這些分別、神的決策考量或標準為何、為何以這些分別來創造萬物等,再來就是針對為何神有管理的概念(sense)、為何神以其形象造人、為何神賦予人類管理的責任和人類與其他物種賞賜關係等的議題(我在猜想這或許就是人與動物差異之說明處)。
首先針對創1:1、創1:2,某一附件(檔名:創世紀第一章)作者覺得第1節和第2節不在強調創造的次序,主要在表現神看重的東西和厭惡的東西,神厭惡空(空虛)、厭惡亂(渾沌)、厭惡黑(黑暗),神要的是豐富、有秩序、和光明喜樂,所以有神的話、神的愛,人們才能以活的豐盛;我覺得這傳達了一種美好的生命意象與概念,也呼
再者,第一章不時出現「神看著是好的」只透漏神的標準,但卻也未說明清楚神行動背後的標準及考量,更別論為何賦予人們治理萬物的權利及讓萬物有繁衍之能力且各從其類,我們只知道「只因這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附件中創世紀第一章的作者說明「神的創造滿了智慧、慈愛」。如此的話,若欲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又該「如何誠心信奉」這樣的教義呢?生命又該拿捏怎樣的尺度呢?這是我一生都在追尋探討的事,我也相信這是人們一生當中該做的功課,只是這功課做不做的完、有沒有完的一天,我目前無法下評述,只知道且相信這樣的追尋是對人的一生有個交代、有意義的。
在此勾起我對於另一個議題的好奇與興趣,據我目前的了解,禱告似乎是基督徒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神不會完全應許你祈禱的事情,而他的安排與用意也是人們無法完全參透;就是因為感到生命中有太多事物是我們無法掌握與控制,追本溯源為何我對於現在周邊事物無法積極、對自己沒有信心,是因為當時國中原本喜愛的儒家思想無法去讓自己去釋懷或接受生命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憂慮與傷感,因而只好以老子的思想自我詮釋到消磨掉那樣的茫然無措。道家的中心思想即「知足與無為」,在youtube上有一位補教名師(http://www.youtube.com/watch?v=w
最後,回歸到一開始我跟我基督教朋友討論的議題,到底人有沒有原罪、人為何在神的面前要以如此卑微的地位?雖然上次討論的結果定義「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所謂的原罪,但對我來說人活著要不以自我為中心真的不太可能,難怪耶穌是聖人,而依照神的形象造出來的人們是有(原)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