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自覺我之前的價值觀深深的受儒家影響,但在研究所求學的經歷,讓我慢慢去認識到基督教那種所謂基督的愛與指引,所以最近剛好跟基督教的朋友討論到人的原罪、動物與人的差別,而他們鼓勵我去看創世紀第一章,以更了解生命的起源與其本質涵義(能否認同是神創造了一切、一神論VS多神論、動物與人的差異)。


  先姑且不論我們是否認同或欲辯護各自立場上的差異(在此先將那樣的信奉是對是錯之評論放入括弧,畢竟這涉及到很多關於生物學及歷史考證學的專業),經由基督教朋友們的分享,讓我發現原來我之前所認為是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也那麼的講究考證,也讓主修數理教育的我逐漸卸下心防願意認識它,而我也深深感受到他們全然信任與信奉神那樣堅定的心以及他們穩固的中心思想。創世紀第一章的原文及相關資料,會於Email與期中報告一併夾帶附件給老師。


  創世紀第一章就自己的解讀,是在說明上帝花六日創造萬物成果及過程,當然也有透露一點其思維及用意,以下分述六日的工作內容:起初先創造天地;第一日因地空虛渾沌黑暗,因而創造光,始有晝夜分別;第二日創造空氣及上下概念,明確定義天;第三日明確定義(旱)地跟海,並賦予地面有植物和蔬果及使其繁衍的種子;第四日創造兩個光體以管理晝夜;第五日創造水中與空中有生命之物種;第六日創造地面上之活物,並依神之形象造人,命其多多生養以管理所有一切有生命之物種,賜予我們蔬果作為食物、賜予地上與空中活物青草作為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其實裡面可討論的議題非常多,例如神創造萬物的順序是否代表其重要性、是否符應物種進化或演化的科學現象、為何有這些分別、神的決策考量或標準為何、為何以這些分別來創造萬物等,再來就是針對為何神有管理的概念(sense)、為何神以其形象造人、為何神賦予人類管理的責任和人類與其他物種賞賜關係等的議題(我在猜想這或許就是人與動物差異之說明處)。


  首先針對創1:1、創1:2,某一附件(檔名:創世紀第一章)作者覺得第1節和第2節不在強調創造的次序,主要在表現神看重的東西和厭惡的東西,神厭惡空(空虛)、厭惡亂(渾沌)、厭惡黑(黑暗),神要的是豐富、有秩序、和光明喜樂,所以有神的話、神的愛,人們才能以活的豐盛;我覺得這傳達了一種美好的生命意象與概念,也呼應上次老師說明為何基督徒本身就是一種純淨的說法,當然就我自身的經驗,我也的確感到身邊的基督教朋友心靈的確很純淨平靜,這並不是說他們沒有煩惱,而是就我所感其生活是不太容易被人間俗事所困擾,這也是我十分嚮往的一種單純生活,能在紛擾的世間能維持如此的心態,是多麼難能可貴!?


  再者,第一章不時出現「神看著是好的」只透漏神的標準,但卻也未說明清楚神行動背後的標準及考量,更別論為何賦予人們治理萬物的權利及讓萬物有繁衍之能力且各從其類,我們只知道「只因這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附件中創世紀第一章的作者說明「神的創造滿了智慧、慈愛」。如此的話,若欲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又該「如何誠心信奉」這樣的教義呢?生命又該拿捏怎樣的尺度呢?這是我一生都在追尋探討的事,我也相信這是人們一生當中該做的功課,只是這功課做不做的完、有沒有完的一天,我目前無法下評述,只知道且相信這樣的追尋是對人的一生有個交代、有意義的。


  在此勾起我對於另一個議題的好奇與興趣,據我目前的了解,禱告似乎是基督徒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神不會完全應許你祈禱的事情,而他的安排與用意也是人們無法完全參透;就是因為感到生命中有太多事物是我們無法掌握與控制,追本溯源為何我對於現在周邊事物無法積極、對自己沒有信心,是因為當時國中原本喜愛的儒家思想無法去讓自己去釋懷或接受生命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憂慮與傷感,因而只好以老子的思想自我詮釋到消磨掉那樣的茫然無措。道家的中心思想即「知足與無為」,在youtube上有一位補教名師(http://www.youtube.com/watch?v=w84gZ-9E32Q)是這樣說明的:世間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論)的,所以有「有無相生、福禍相依」這樣的觀點,因此人要懂得知足(即知止,亦即適可而止,套句證嚴法師說的:我們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知止的方法就是不爭(即無為,亦即柔弱似水)。但也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我覺得我對生命的態度與觀感逐漸消極、我對於堅持自我也越來越沒有底限(所以越來越沒有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或許在別人看來是我錯誤解讀或是我剛好找到一種思想來替自己的無為或無能作為辯解的藉口之一,但是在現在接觸到基督教教義,發現兩者的差別在於道家可能是說服人們去隨著外在環境而適應調整自己的心態,但基督教卻是很積極的去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與安排,縱然你無法接受,但你應該要看向光明正向的那一面!而兩者的相同面也是要去承認人的地位是卑下的,所以人應該謙虛;反觀原本我喜愛與信奉的儒家思想,也如那位補教老師說的,有所謂「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那樣的積極態度和謙虛的觀念,但對我來說,或許是我還沒找到生命中所熱愛的,因此我根本無法想像對生命有這樣的投入,隨著研究所生活接觸到許多研究學者的為學態度,更不知到底該如何做到這般如同聖人的境界。因此對我來說又是個要改變人生觀感的一個新衝突,因為我發現我若在這樣的無所謂下去,似乎我的生命與生活也會因此而凋零,這或許也是讓我逐漸打開心房去接受基督教的教義(但還不至於到信奉的地步啦)!在此人生的徬徨之處,藉由這份期中報告,也想聽聽看老師對此的看法與回應,希望老師能指點迷津。


  最後,回歸到一開始我跟我基督教朋友討論的議題,到底人有沒有原罪、人為何在神的面前要以如此卑微的地位?雖然上次討論的結果定義「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所謂的原罪,但對我來說人活著要不以自我為中心真的不太可能,難怪耶穌是聖人,而依照神的形象造出來的人們是有(原)罪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