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愛玲小說集


 作者:張愛玲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導讀:


    聖潔的白玫瑰孟煙鸝、熱情的紅玫瑰王嬌蕊(〈紅玫瑰與白玫瑰〉)、風流的范柳原、細緻的白流蘇(〈傾城之戀〉)、厲害苛刻的曹七巧(〈金鎖記〉)……,這些讀者所熟悉的人物,全都出自張愛玲的創作--《張愛玲小說集》。這本書收集了張愛玲十六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說作品,包括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傾城之戀〉、〈心經〉……,張愛玲在這些作品中描寫了在亂世中各式各樣的愛情,有熱烈的、平淡的、虛幻的、單戀的,甚而是戀父情結;也創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她的小說中沒有大奸大惡的人物,有的只是想在混亂的時局中努力活著的小人物、或是渾渾噩噩活著的遺老型人物;而上海、香港的繁華與荒涼、現代與傳統的矛盾,也十分深刻的在本書中呈現。


張愛玲(1920~1995),本名張煐,1920年出生於上海。張愛玲在二十三歲時便以〈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震驚上海文壇,1944年出版《傳奇》,出版九天便銷售一空,成就上海文壇的一段「傳奇」。她的外曾祖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鴻章;而年紀輕輕的她便因《傳奇》而叱吒於上海文壇、劇壇;晚年的她獨居美國,深居簡出,寂靜的逝世於毫無長物的居所。胡蘭成稱她是「臨水照花人」,胡辛稱她為「最後的貴族」,陳芳明則以「孤傲的靈魂」來形容她,張愛玲的一生可說是既「華麗」又「蒼涼」。


她的小說,主要是以上海及香港為場景,以一枝生花妙筆寫活了掙扎於生活及情感之中的小人物,寫盡了人情的世故與冷漠,也仔細的描繪了上海及香港這兩個深受西方文明影響的城市。從三○年代到現今,她的小說曾多次被搬上舞臺及螢光幕上,感動了不少的觀眾。除了小說、散文的創作,她也寫劇評、影評、編寫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是她的電影劇本,《紅樓夢魘》則是她考據《紅樓夢》的成果。


張愛玲,十四歲便試著創作了一部章回小說《摩登紅樓夢》,可知她深受《紅樓夢》的影響,因此在她的作品當中,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無論是對人物的性格、心理、動作或言語、對話,無不刻劃得細膩深刻;更擅長利用顏色與聲音、氣味、以及意象來營造背景氛圍,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小說意境中。另外小說中所呈現的意境,在上海及香港這兩個繁華又現代的場景之中,卻總是透一股惘惘的荒涼,或許是因為擺盪在舊傳統與新文明之間、掙扎於戰爭與生存之中,這些市井中的小人物,總是擺脫不了現實對於生命的捉弄,因而終日惶惶不安。


張愛玲早期的作品善於描寫小人物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在共產黨執政之後,張愛玲也完成了兩部長篇小說:《秧歌》及《赤地之戀》,深刻的反映了大陸初期政權下的人民生活,胡適給予的評價是:「寫到了平淡而近乎自然的境界。近年拜讀的中國文藝作品,此書當然是最好的。」張愛玲真實而細膩的創作風格,深受讀者的喜愛,自三○年代迄今,擁有了為數不少的「張迷」,至於研究她本人及作品的專書、論文、研討會也不可勝數,儼然已經形成「張學」。


    張愛玲的小說作品集,最初由上海雜誌社於一九四四年出版了《傳奇》,收集了她當時發表於《紫羅蘭》、《雜誌》、《萬象》……等各雜誌上的作品;一九四七年的《傳奇》增訂本由山河圖書公司出版;近來上海書局則復刻了《傳奇》版本,以供書迷收藏。而臺灣皇冠出版社則出版了《張愛玲小說集》,收集了張愛玲成名於上海的十六篇中短篇小說;後來皇冠於一九九一年出版了張愛玲一系列的作品集,包括《流言》、《海上花開》……,以及她及家人的生活相片薄《對照記》,並將《張愛玲小說集》一分為二:《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第一爐香: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二》。本導讀則以《張愛玲小說集》為依據,因為所收集的內容最為完整,也最方便閱讀。


【方靜娟】



「那個家是一座囚禁的塔,她用一輩子在逃離,卻又戀戀難忘、反覆追憶。」昨天是張愛玲九十歲冥誕,皇冠推出其自傳小說「雷峰塔」、「易經」中文版。書中描述張愛玲的成長經歷,為讀者打破她心中的幽暗之塔。








昨天是張愛玲九十歲冥誕,自傳小說「雷峰塔」、「易經」中文版也由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推出問世。
記者盧振昇/攝影
「雷峰塔」從張愛玲四歲寫到十八歲,「易經」則描述她在港大的求學生涯,與增添張愛玲婚戀經歷的「小團圓」,剛好構成張愛玲的「人生三部曲」。張愛玲在「小團圓」中化為女主角「九莉」,「雷峰塔」、「易經」中則化身「沈琵琶」。

「一般人總以為父親和胡蘭成是張愛玲一生的痛點,看完『雷峰塔』與『易經』,你才發現傷害她更深的,其實是母親。」文學評論家張瑞芬指出,「雷峰塔」起筆於一九五七年,正是張愛玲母親黃素瓊逝世前後;而「易經」用了極大篇幅著墨母女之間,這在張愛玲作品中更是少見。


張瑞芬表示,「雷峰塔」開頭於母親出國離棄了張愛玲,「易經」則結尾於張在烽火中拚死回到上海母親的公寓,顯示她對母親的依戀。然而母親待她卻比對陌生人還要緊張防備、在銀錢上斤斤計較、時時要女兒記得還錢還情、甚至懷疑女兒用身體換得學費……。


這些一點一點扼殺了張愛玲對母親的愛。她在「易經」中嘲諷母親「想要東西兩個世界的菁華,卻慘然落空,要孝女沒孝女,要堅貞的異國戀人沒有堅貞的異國戀人。」張瑞芬認為,「金鎖記」中的母女七巧和長安,其實就是張愛玲母女的縮影。


「易經」與「雷峰塔」都和「小團圓」一樣,在張愛玲生前皆未出版。曾被張愛玲要求銷毀的「小團圓」,去年出版後雖創下百萬冊銷售奇蹟,卻也遭張迷批評為「非法出版」。


張愛玲文學遺產繼承人宋以朗表示,「雷峰塔」、「易經」是張一九五七至六四年以英文寫成,卻找不到出版社願意出版;但張愛玲在書信中只怨「賣不掉」,卻從沒說「寫得壞」。而他選擇出版這三部「未刊稿」,是向讀者「提供選擇的機會」—可選擇讀或不讀。


「易經」之後,還會再出版張愛玲的「未刊小說」嗎?宋以朗說「應該沒有,但不敢保證。」他透露手上還有一部英文遺稿「少帥傳」,描述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卻因法律問題而不打算出版。此外,他打算將張愛玲手稿捐贈予大學圖書館,條件是必須數位化所有資料,以供全球讀者查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