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程 大 綱
科目名稱:區域文學選讀
授課教師:胡瀚平
開課班級:國
教學目標:
區域文學,或呈現一地方區塊之特色,或深度探討一族群的變遷,在地理與人文的交錯中,我們所能看見的將不再只是刻板、浮泛的面向,而是充滿著本土性的深度意涵,為避免焦點受區域的限制,必須以開闊的眼光與氣度來看待,以創新的姿態重新審視區域文學,在多元化與開放的心態中,跳脫侷限的觀點,書寫才能強而有力,並學習和他者對話。
教學大綱:
1、呈現各地方或各族群之文學發展與人文特色。
2、以文學作品、電影、音樂等藝術形式多方面探索不同區域或不同族群間的異質性。
3、以田野調查方式實地採訪當地耆老或其他人物,在訪談中感受一時代對於空間的影響。4. 探討區域文學的形成與變遷,作家的創作如何受區域影響。
評量方式:
一、文章賞析
1、內容大要 2、作品背景 3、技巧分析 4、心得感想
二、分組討論
1、每人設計一個問題 2、同組決定一個共同討論的主題 3、分組報告
三、田野調查/文學之旅
必讀經典或名著:
主要教材:楊牧《山風海雨》張讓〈路,擇定的命題〉簡媜〈月魔〉、《月娘照眠床》、《天涯海角》楊渡〈西海岸〉凌拂《食野之苹─台灣野菜圖譜》、《與荒野相遇》撒可努《山豬.飛鼠.撒可努》
參考教材:田雅各(拓拔斯):最後的獵人,晨星,1988。(短篇小說)
1、Tim Cresswell著; 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 : 記憶、想像與認同》
2、琳達. 麥道威爾(Linda McDowell)原著; 徐苔玲, 王志弘合譯《性別、認同與地方 : 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
這二本是區域文學裡很重要的西方文學理論
3、詹宏志《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
4、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出版的《2006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 : 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區域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5、江寶釵、施懿琳、曾珍珍編《台灣的文學與環境》
6、張誦聖著《文學場域的變遷》
7、朱天心《古都》是典型的區域文學代表作品,描寫台北
8、鍾怡雯有意識的書寫區域文學,大部份的散文都有區域文學的特色,描寫台北、中壢、馬來西亞,她有一些論文都在探討區域文學(大部份是馬華文學)
9、王德威編,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合著:《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這本書是在探討為何上海作家愛寫香港,提供更寬廣、歷史的視野,讓人以更深入的層面探討作家書寫區域文學的理由
先導課程:大一國文或文學概論
進階課程:原住民文學或縣市鄉鎮志與文學
進階導讀:專家詩或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