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既非逐臭之夫故以馨香之氣饗之。既以帶罪之身侍之故以血淨其身蒙其悅納。其餘則為民俗稱便。一般陽神用長香,一尺三以上,陰神才用短香。請安,燒一隻香;祈福,燒三隻香,六柱香是要為兩代人祈福。九隻香是告天或為三代人祈福燒的。十二隻香以上就是修得功果的高香了。香要用左手插,左手拿。因為右手都在切菜切肉,左撇子反之。拜時高舉過頭,手齊眉為恭敬。左手握上,右手握下。不管來意如何,都應先呼請佛號,再報上自己的姓名、生辰、住址,否則神佛根本不知來者何人,也是不敬的行為。


至於如何物祭拜,姑娘廟、狐仙廟(吃生雞蛋)大眾廟、城隍廟、地藏王菩薩這些陰的就以偶數拜,義民廟(愛吃豬肉)18王公(愛吃包子、粽子)買粽子祭拜十八王公的習俗,而且一次要買18個粽子才夠心意,因此到每個到十八王公廟的香客一次都至少買18個粽子,也讓石門粽子成為炙手可熱的美食。而廟前賣粽子的攤販越來越多,逐漸集結成小夜市,一時蔚為奇觀,也常造成公路大塞車。
至於為何要用粽子到十八王公廟祭拜,其實是來自於和一段類似於端午節悼念屈原的故事。十八王公祭祀的是17名受海難的福州仕紳,以及1隻以身殉主的忠犬,後來石門一帶居民因不忍其身體被魚吃掉,因此包粽子丟入海裡,隨著時間的演變,變成了一種以粽子祭拜的習俗、人人吃粽子的有趣景象。
除了這個說法之外,其實也和石門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係,根據地方店家表示,相較於其他地方的人是端午節才吃粽子,但是對石門人來說粽子是他們的「便當」。由於早年石門交通不便,鄉民外出做生意一定要翻過陽明山來到台北,不做生意的人就靠出海捕魚為生,因此以竹葉包飯的粽子就成為生意人或是漁民最便利的食物了。彰化市有個小攤子專賣炸麻糬,一賣就是40年,炸過的麻糬吃起來外脆內軟,又香又Q,很多人都是一吃上癮,甚至還有土地公跟信徒托夢要吃炸麻糬,就知道它有多好吃。虎爺專供土地公騎乘的老虎,虎將軍,亦作為寺廟的守護神。虎爺常供奉於神桌底下,所以也稱下壇將軍。傳說虎爺隻所以張開大口,是為了刁金銀財寶而來故也做為財神。虎爺除了帶來錢財亦可收驚除煞,並且虎爺具有降服魔鬼的能力,對於孩童的驚嚇具有收驚的效果,也可保護孩童,可驅煞。炸虎爺轎的習俗最早源自於北港朝天宮,根據北港朝天宮所記,除了一般信眾所熟悉的祖媽金順盛、二媽金順安、三媽金盛豐、四媽金安瀾、五媽金豐隆、六媽金順崇數個媽祖會之外,於1694年由溪仔底「虎爺街」信眾組織虎爺會。北港朝天宮虎爺會的神轎近似於日本神轎,神轎的行進則是由擊鼓和拿扇子的人員來做指揮,而炸虎爺轎則是每年北港迎媽祖時不可錯過的精采好戲。在嘉義員林一帶,每逢年節神明遶境之時,許許多多的商家會主動的準備大量的鞭炮,不論是那一種類的神轎,只要信徒看上了,就會把鞭炮推至轎底炸轎,而人們也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來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拜大梵天王(四面佛)早期常有當地信徒因為願望實現或中彩券,因此來此脫光光跳舞還願,而且每天都有好幾回,讓大家深覺許願都會實現,因此讓愛樂威四面佛爆紅。事實上,現在如果要還願,不用脫光光啦,旁邊就有舞者可以幫忙代舞。
四面佛是印度教神祇,也是泰國土地公,是當地人的信仰基礎,就像台灣的媽祖、王爺一樣很受歡迎。


小願望達成時買束七色鮮花或以請泰國還願舞酬神,即能表達誠心的謝意;如是大願望或較難達成的願望,則認捐泰式木雕大象、守護神作為酬神,當是最大的敬意。因為「象」在泰國是財富和智慧的象徵,也是四面佛的「護佛象」。當然還有具特色的泰式還願舞和祈願舞,或中式歌舞及舞獅的表演,乃至於奉獻香油錢也都能表達誠敬的感恩心意,而且酬神的誠意愈大,往後四面佛加持的福報也會愈大。
大梵天王跟其他佛、菩薩或神明有一最大不同的地方,那便是當您在佛前許過願,事後諸事順利或達到願望時,一定要記得還願,否則四面佛可能會有許多方法,提醒你這善忘的祈福人。
拜拜要從右邊門進去拜,拜完從左邊門出來。進廟門時男生先踏出左腳,女生則先踏入右腳,腳都不能踏在門檻上,腳步跨越大步越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