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易經研究 (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易經》以陽爻、陰爻的變化組合而成八卦,再透過八卦的互相疊合變化而成六十四卦,每一卦中以剛柔陰陽的交變來闡述宇宙萬物的形成和發展,認為萬物是天地交感、陰陽剛柔交化的結果,舉凡人事、政治…等等,《易經》一書均能給我們豐富的人生啟示。《彖傳》說:「天地感而萬物生。」《繫辭》也說:「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精構,萬物化生。」《易經》把自然、社會、人類看成一個整體,都遵循著同一個準則,天主宰人,人順應天,天即自然,自然萬物與人合一。﹙注釋1﹚陰陽剛柔交感流變形成社會及人間萬物,人倫的觀念亦由此而產生,故本文將要來探討婚戀思想,使人生智慧有更進一步的闡發。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出版的話解易經,排版上出現錯誤,再版前請自行校對,特向購買者致歉。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戴禮記》中的曾子天圓〉一篇是以天圓為發端,由單居離問曾子對於「天圓地方」的看法,而曾子則以孔子之言「天道曰圓,地道曰方」來修正「天圓地方」的說法;其次,再推及陰陽造化的奇妙,包括了、電、霧、雨等天象如何由陰陽形成,以及四靈各自所秉陰陽而生,最後則總述聖人役四靈、造曆律、興禮樂之事。

曾子一派是孔門學派之一,其學說主要在倡導孝道,並重視孝道的踐履。大戴禮記》中有十篇題目上並有「曾子」字樣,是曾子的後學論撰他們的先師平日所言立身、孝行的要旨和天地萬物的道理。曾子天圓〉一篇特別在天道陰陽方面加以闡發,可能是儒家最早重視陰陽問題的學派。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易》中的美學觀影響中國文學淵遠流長,更標示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從陰柔、陽剛之美,到中和圓融之美、階層美學、立象盡意、比興傳統等,影響中國文學詩、文、小說、戲曲等頗深。

在二元的審美價值下,在陰/陽、男/女、虛/實、情/理的衝突對立中,最終獲得統一圓滿之境,呈現出陰陽消長,互生互制。自晚明以來,重情思想瀰漫,在小說戲曲中,呈現出情理的對抗及其消融,其二元美學思想乃深受《周易》美學影響所致,甚至結構亦然,虛實交錯互融,表現出既真且奇的美學樣貌。從戲曲結構與思想內容看來,無一不受《周易》美學所影響,更甚者,連戲曲搬演形式中的抽象概念,以虛為實,以動作代替實景,以及以形傳神的演出,在男角扮女裝時,剛柔並濟的傳神表現,皆為《周易》美學範疇。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的記載,老子曾任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1]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國家圖書館的館長。[2]因此,老子當然會對古代典籍能有一定的認識,並且不難想見他會直接將這些上古流傳下來的智慧,一同鎔鑄到其所著書中。由於今天我們在《老子》中已發現有不少章句,與「五經」的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之處,[3]故筆者以為在這種情況之下,老子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的思想之間,已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試看老子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史,是謂道紀」,[4]由此即可看出老子也曾明白表示過自己和古代思想是確有繼承之關係。

而筆者今只打算選擇「五經」中之《易經》來作一初步探討,希望可藉此一窺老子對上古思想的繼承。以下就嘗試言之。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取象思維三種模式:寄寓在卦象之中,聯繫卦爻辭才可得知,主要由象傳得之,揭示出來:虛喻;實喻實描。另見拙著周易思想探微 商鼎文化出版社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