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的記載,老子曾任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1]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國家圖書館的館長。[2]因此,老子當然會對古代典籍能有一定的認識,並且不難想見他會直接將這些上古流傳下來的智慧,一同鎔鑄到其所著書中。由於今天我們在《老子》中已發現有不少章句,與「五經」的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之處,[3]故筆者以為在這種情況之下,老子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的思想之間,已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試看老子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史,是謂道紀」,[4]由此即可看出老子也曾明白表示過自己和古代思想是確有繼承之關係。

而筆者今只打算選擇「五經」中之《易經》來作一初步探討,希望可藉此一窺老子對上古思想的繼承。以下就嘗試言之。



[1] 見〔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史部》據武英殿本校刊),卷63,頁1下。

[2] 見高亨:《老子正詁》(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6),頁162。又,蔡明先生曾對老子任圖書館館長與館中的藏書有一簡潔之說明,他說:「藏書的內容廣闊,種類繁雜:有《三墳》、《五典》、《八索》、《沈丘》、《陰符》、《祁昭人》、《河圗》、《湘書》;《周易》、《周禮》、《樂》、《刑》、《軍志》、《建言》、《左傳》、《尚書》;還有伊尹、太公、晏嬰、叔向、師曠、子產、王孫賈的著作;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管仲的言行錄;尹吉甫、家父、許穆夫人的詩作;歷史文誥、檔案資料、當朝正殿議事的記錄,等等,當時典冊絕大部分都收集、守藏在這個國家圖書館內。老子入室如魚得水,獲得了一個極好的學習機會,他除盡力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外,夜以繼日,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充實自己。」(見蔡明:〈老子任周守藏室史與其學說的建立〉,《山東圖書館季刊》第3期,2002年,頁96)

[3] 筆者所謂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4] 見《老子‧十四章》。本文引《老子》原典,根據古逸叢書本《集唐字老子道德經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