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信賢 種香椿終不悔

更新日期:2009/07/13 04:09

記者王錦義/專題報導

「我想讓每個人吃得健康」,為了這個信念,新竹縣竹東鎮民劉信賢從北走到南找尋適合種植的香椿樹,為採集位於懸崖邊的香椿樹,摔斷腿也不悔,在新竹縣種植3千多株香椿的劉信賢,是北台灣栽植香椿面積最廣的農民,5年來歷經各種挫折,但他依然不屈不撓地堅持下去。

香椿有股特殊的氣味,有人不敢輕易嘗試,聯合國亞洲蔬菜中心研究150種蔬菜後發現,香椿的抗癌效果排名第一,是地瓜葉的3到10倍,衝著學著專家說它很養生,劉信賢5年前一頭栽入香椿的世界,對香椿堅信不疑的信念,讓他即使前幾年收入不穩也不改初衷。

「第一年種植香椿苗,種下600棵,最後只活了50棵」,劉信賢不氣餒,四處請教農業專家,有時候好幾天沒回家,並與務農近一甲子的父親一同研究,找出提高香椿苗存活的栽種方式,他沒錢買苗栽,就四處去尋找野生香椿,移植回來種,有次為了拔長在懸崖邊的香椿,從2層樓高的崖邊滑下,劉信賢說,還好只是摔斷腿,撿回一條小命。

劉信賢的父親看他如此投入,把原本種橘子的山坡地,改種1千多株香椿,成績相當不錯,隨後在海拔1200公尺的尖石鄉高山再栽種2千多株。劉信賢說,會這麼堅持就是認為這個對人類健康有幫助,讓大家吃到健康的食品就是他的理想。

為了這個理想,劉信賢的香椿園採用自然農法栽種,不使用除草劑的他,每天必須手工除草、施有機肥,一旦發現蟲害,就是整棵香椿鋸除,劉信賢說,要做養生食材,從土壤、環境都要能夠一手掌控,這樣子品質才能確保。

香椿生長得很快,但是能取用做為食材的部分只有葉端不到20片的嫩葉,劉信賢說,香椿氣味特殊,過去較常當做香料,他摘取抗氧化效果最好的香椿嫩葉,汆燙去苦澀後攪碎,加入其他食材攪成水餃餡,不愛香椿氣味的人,吃過後也說讚。

劉信賢推出的香椿水餃與鍋貼很受歡迎,他說,香椿不但可當食材,在古藥典中也是項中藥材,所以他嘗試將香椿做成可沖泡的養生茶葉,今年突破困難,順利研發成功,在南部契作14甲的香椿農地,作為新開發的香椿茶原料,成為北台灣最大的香椿原料供應者。春椿,可吃可入藥

記者王錦義/專題報導

香椿又名「香椿頭」、「椿」,屬於多年生落葉性喬木,全株具濃烈氣味,香椿拿來食用大約從漢朝開始,是少數樹葉可以拿來做菜的蔬菜,可以炒食或涼拌。

香椿的用途廣泛,不僅是景觀及造園上常見的樹種,也是傳統中藥用植物。樹皮、根皮、葉及果實都具有利用價值,中藥典上記載有除熱、澀腸、止血、消炎、止痛、殺蟲及治疔、疽等功能。

中醫認為,香椿性味甘平,含維生素C、B、胡蘿蔔素。功能清熱解毒、健胃理氣、促進食慾、殺菌消炎、殺蟲等,治腸炎、痢疾、疔疽、斑禿、尿路感染、食慾不振、氣滯腹脹、赤白帶下、跌打腫痛。

香椿為具養生作用的新興保健作物,不僅可以入藥,也是營養豐富、質地鮮嫩的蔬菜,香椿茶、香椿醬、香椿水餃等別有風味,香椿嫩葉炒蛋為芳香健身名菜。

(資料來源:劉信賢提供,記者王錦義整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