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內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文化人類學簡介〉,介紹文化人類學這個人類學分支學科,以及文化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論與應用方式等。第二部〈探索文化多樣性〉,探討文化人類學如何從語言、族群、經濟與政治體系、家庭與親屬、婚姻、性別、宗教,以及藝術與展演,包括媒體與體育等等面向,顯露與表現人類在時空中的文化多樣性。第三部〈變遷中的世界〉,進一步檢視這些面向在當代世界的轉型與表現形式,包括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殖民主義、全球化、環境變遷與原住民運動等議題。這部與原著同步出版,提供最新穎、最具可讀性的豐富教材,實為一本值得推薦的文化人類學入門書。

最近榮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科塔克,提供了這本最新、全貌視野的文化人類學導論。科塔克強調人類學為何與學生具有關聯,以及學生如何運用人類學更暸解自己。本版新增的「他者觀點」單元,提供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及最近畢業生的觀點,他們呈現了自己母國文化與當代美國文化之間的對比。每章開頭並附有啟發問題,以突顯重要主題並引發討論與批判思考。

.作者簡介

Conrad Phillip Kottak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196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是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系朱利安史都華講座教授,他從1968年起在該系任教,並於1996年至2006年擔任系主任。1992年他榮獲密西根大學文學、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傑出教學獎。1999年,美國人類學會頒給科塔克教授「麥費德獎」,表彰他在人類學教學的傑出表現。2005年他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

科塔克教授從事田野工作的地點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巴西(1962年起)、馬達加斯加(1966年起)與美國。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在於地方文化如何被整合(以及抗拒整合)進入較大的體系中。這項興趣將他早年對非洲與馬達加斯加的生態與國家形成的研究,連結到最近關於全球化變遷、國家與國際文化,以及大眾傳播媒體的研究。

 

.譯者簡介

徐雨村

徐雨村,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學士(1993)、碩士(1996)。曾於1999年至2006年任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擔任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兼代展示教育組主任(2005.7.21.2006.7.31.),並策劃執行「臺灣南島民族」常設展、「人類的演化」常設展、「山海家園──南太平洋原住民文化」特展。曾任《文化驛站》執行編輯、《發現──史前館電子報》主編。

2002年起,先後兼任國立台東大學、國立空中大學、佛光大學人類學系講師,開授文化人類學、民族誌影片選介、南島民族與文化等課程。20068月起負笈加拿大,就讀亞伯達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班。

大學院校文化人類學通識課程

第一部 人類學的各個面向

第一章 什麼是人類學 

第二章 文化 

第三章 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與理論 

第四章 應用人類學 

 

第二部 文化的多樣性

第五章 語言與溝通 

第六章 族群與種族 

第七章 謀求生計 

第八章 政治體系 

第九章 性別 

第十章 家庭、親屬與繼嗣 

第十一章 婚姻 

第十二章 宗教 

第十三章 藝術、媒體與運動

 

第三部 變遷中的世界

第十四章 世界體系與殖民主義 

第十五章 今日的全球議題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