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易經研究期末報告


國碩二  謝旻璇


從〈謙〉卦談《菜根譚》中的謙退之德


 


一、前言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全部是吉或凶的卦,惟有謙卦,六爻都是吉利;可見謙德自古以來便視為美德。[1]如《尚書》中有言:「滿招損,謙受益。」荀子則說:「富之四海,守之以謙」。《說文解字》對「謙」字的解釋為:「謙,敬也。从言兼聲。」[2]《玉篇》則言:「謙,遜讓也。」可知謙除了恭敬之意外,亦含退讓之意。


〈謙〉卦本經:「謙,亨。君子有終。」[3]《經典釋文》釋〈謙〉卦:「卑退為義,居己下物也,兌宮五世卦。子夏作嗛,云:二,謙也。[4]《周易正義》:「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後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也。」[5]即說明君子能以謙退的美德待人接物,所以行事能夠順遂,並且得以善終。


《菜根譚》中的人生哲理,融會了儒釋道三家思想。除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亦包含栽花種草、賞月彈琴等生活趣味。《菜根譚》所面對的不是某一種人,而是芸芸眾生,人人都能從中吸取適合自身的養份。


市面上將《菜根譚》與易學思想作連繫的著作,可見閔建蜀著,香港中文大學於2009年出版之《《菜根譚》的人生哲學:易、儒、道、佛合解》[6],其中有「謙、讓」一節談及(謙)卦,但因其書以易、儒、道、佛合解,對《菜根譚》與易經的牽繫並未深談,故本文希望能由此著手,進一步作探討。


 


 


二、《菜根譚》中的易學思想


(一)作者背景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活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正史上對他的生平事蹟紀載甚少,僅見《四庫全書總目》提及他著有《仙佛竒踪四卷》,該書編成於萬曆壬寅,前二卷記仙事,後二卷記佛事。[7]


    洪應明所生活的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明王朝已進入晚期,政府統治力下降,社會上腐敗的風氣逐步漫延,當其時,市民階級之發展不斷擴大,商業繁榮、科技進步,言論趨向自由,社會價值也開始轉向開放奢侈與淫逸。世俗、平民社會慢慢取代貴族社會,成為主流。處於政治並不清明的明代晚期,知識份子在仕途上受挫之後,紛紛退隱江湖,將個人的觀感與情懷投入到文學作品中,表現清高超脫思想的作品大量出現,《菜根譚》即是其中代表之一。


    雖洪應明生平事蹟難以查考,但從《菜根譚》可知,他的學養深厚,儒釋道三家思想融為一體,心學與禪學是其核心。《菜根譚》中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體現了洪應明的視野與觀點,但它不是洪應明一人的智慧,也涵蓋了洪應明視力所及的前人妙語,[8]因此各行各業、身處不同位置的人們皆可一讀,並能從中得到啟發。


 


(二)《菜根譚》中的例證


據檢索,《菜根譚》現存最早之版本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分上下兩卷,明刻本,版式為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本文引用的《菜根譚》字句,主要參考由星光出版社於2002年再版發行之《白話菜根譚》[9],因其以明覺迷居士汪乾初校本為藍本,與明刻本同樣分為上下兩卷,且參酌坊間通行各版本互相考證。


    《菜根譚》中有不少字句可明顯看出富有易學思想,抑或蘊含著易經哲理,例舉如下:


 


【天道忌盈,卦終未濟】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10]


 


由此句標目即可明顯看出與易經的連繫,直接點出易經六十四卦終於「未濟」卦。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此結束,但依然在完成的態勢下,無窮無盡的變化演進。[11]可知凡事皆應留有餘地,留有繼續發展的空間;否則做到盡處,下坡與滅亡也將很快到來。


【盛極必衰,剝極必復】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12]


此句亦在標目直接點出「剝卦」及「復卦」之剝極必復易理。復卦《彖傳》說:「復見其天地之心乎」,此天地之心指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剛柔相摩,陰陽消長的規律,它無處不在。雖無處不在,卻唯有在復的時候看得最清楚。因為在復的時候,陽似乎已被剝盡乃又復生於下,表面靜默不動,實際則蘊含一片勃勃生機,這比任何別時候都更能說明陰剝陽消,剝極而復的客觀規律。[13]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會由盛而衰,故君子應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身處困厄中,則應堅忍不拔、保有信心。


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缲出臨深履薄】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缲出。[14]


此則提及的「旋乾轉坤」,運用了易經中乾為天、坤為地的概念,指出足以旋轉天地、扭轉局勢的學問及本事,必自小心謹慎的處事態度中所磨練出。


勘破乾坤妙趣,識見天地文章】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裏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閒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15]


此句以乾坤指喻造物者,說明若能用閒適的心情去觀賞,則山光水色、天地萬物,皆是造物者所創作的偉大文章。


 


【修身種德,事業之基】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16]


 


此則與坤卦中所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作連繫;坤象徵大地的形勢,君子應當效法大地,以寬厚的德行,負載萬物。[17]只有地基牢固,也即是德性深厚者,才有可能建築堅固耐久的房屋,也即是一個人的學問與事業。


   雖然洪應明的生平交遊難以查考,但由本節所舉例證可知,洪氏在寫作《菜根譚》時,直接將易經之卦象或意涵運用到標目或內文中,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受了易經影響,所以書中帶有易學思想。


 


 


三、〈謙〉卦與《菜根譚》


謙是謙虛、謙退的意思,指人有美德卻不自是,有功勞卻不自誇。謙卦()是由艮、坤兩卦組成。就卦象來說,艮為山,位在下卦;坤為地,位於上卦。高山屈居於卑地之下,比喻人有高潔的德行而仍能處於卑下。如此,則「尊而光,卑而不可踰」,也就是指位居尊貴的人如果能謙虛,他的德行必因此而更顯光輝;而身分卑微的人若亦能謙虛,其行為必然不會踰越應有的禮節法度。[18]


〈謙〉卦本經:「謙,亨。君子有終。」[19]謙卦具有亨通的德性,它象徵君子謙讓以自處的德性必有善終。而謙道之所以為亨,是君子嚴以治己,虛以應物,心愈低而道愈高。[20]從卦德來說,謙卦的內卦艮體為止,外卦坤體為順;止乎內而順乎外,就是內含崇高的德行而不自居,外有柔順之行而退讓自持。如此謙讓的態度自然含藏著亨通的條件。因此,一位具有謙德的君子即使遭遇困厄,也必然能夠先屈而後伸,化險為夷,也就是卦辭所說「君子有終」。[21]


(謙)卦的初爻爻辭為:「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22]初六以柔爻處謙卦的初位,既為柔爻又在卦體最下方,可說是卑下至極,謙而又謙,所以說「謙謙」。君子如果有至謙之德,凡事不居德邀功,則眾人必相繼歸附,即便遭逢危難也不必擔心禍害。更不必說平常居家自處之時,自然也是無往不利,處處皆吉。[23]


《菜根譚》中有一些語句的意涵可與(謙)卦初爻之爻辭相呼應,例如:


 


【退即是進,與即是得】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24]


 


此句說明了為人處事都能讓人一步者,這種以退為進的哲學其實是最高明的,當然,需以誠信為基礎。又例如: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25]


 


攲器因裝滿水才傾覆,撲滿由於空無一物方得以保全。所以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寧願處於無爭無為的地位,也不站在你爭我奪之處;日常生活寧可有所欠缺,也不要求過分美滿。此兩則謙恭禮讓的態度,和(謙)卦初爻中凡事不居德邀功的謙謙君子,可說同出一轍。正如俗語所說的吃虧就是佔便宜,以如此心態生活的人,累積了許多福份,自然能在遭遇危難時逢凶化吉。


(謙)卦第二爻的爻辭為:「六二:鳴謙貞吉。」[26]「鳴」是聲名遠播的意思。六二以柔爻居陰位,柔順則能謙退;又處於下卦中位,執守中道則無過與不及的缺點。六二謙虛的德行既蘊積於心中,又彰顯於外在的行為,所以謙虛的聲名由近而遠,傳遍千里。然而,他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能長久固守柔順中正的德行,所以為吉。[27]


《菜根譚》中可與(謙)卦第二爻之爻辭相呼應的語句,例如:


 


【和衷以濟節義,謙德以承功名】節義之人濟以和衷,纔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28]


 


此句說明了崇尚節義的人,因其對世事的看法較為激烈,所以必須用溫和的胸懷來調劑,以免和人發生衝突;而有所成就的人,必須保有謙虛的美德以避免招致人們的嫉妒。


 


【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淡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29]


 


具有高深才德又能自甘淡泊的人,一定會遭受熱中名利者懷疑;言行謹慎檢點的君子,往往會被放縱無所忌憚的小人所嫉妒。所以若君子不幸處於此等惡劣環境,除了保持自己的操守與志向,也必須懂得謙虛的美德,不要鋒芒太露。上兩則語句和(謙)卦六二所言,名聲在外之人仍需固守謙虛的德行,方能不招禍害,是為吉,有相近似的意思。(謙)卦《彖傳》亦言:「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30]意指謙虛的人高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居處卑位,人們也難以超越;因此無論是地位高或低,君子保持謙德的態度是有始有終的,不會因為地位的尊卑而改變他的操守。[31]


(謙)卦第三爻的爻辭為:「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32]九三,是卦中唯一的陽爻,處於下卦的最上位,相當於負有重大責任的人物。陽爻陽位得正,因而上下五陰爻,都賴他為重心,繫辭傳解釋這一爻辭說:辛勞而不誇耀,有功而不自滿,敦厚達到極致。這種人有實質而謙虛,可傲而不傲,這才是真正的謙虛。[33]


《菜根譚》中可與(謙)卦第三爻之爻辭相呼應的語句,例如:


 


【驕矜無功,懺悔滅罪】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34]


 


即使有超越世間所有人的豐功偉業,也承受不了驕矜所造成之反效果的抵消;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懂得懊悔,便能贖回從前的過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35]


 


不論如何的完美名譽和情操,也別一個人獨佔,必須分一些給旁人,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招惹怨恨,才能夠保全性命;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與名譽,也得自己承擔幾分,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並修養品德。由此兩則可知,君子即便有再大的功勞或德行,都必須如繫辭傳對(謙)卦九三爻的解釋:辛勞而不誇耀,有功而不自滿,如此,方是真正的謙虛。


(謙)卦第四爻的爻辭為:「六四:无不利,撝謙。」[36]「撝」同「麾」,是揮卻的意思。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且處於坤卦的下方,柔順守正而謙卑自抑。然而六四鄰近六五君王,又居九三功臣之上,應當揮卻九三來承順自己。六四位在九三的上方,以柔承剛,本為不利,爻辭卻說「无不利」,是因為「撝謙」的緣故。[37]


《菜根譚》中可與(謙)卦第四爻之爻辭相呼應的語句,例如: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38]


 


在狹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好菜時,要留出三分給人品嘗: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此則正如(謙)卦六四的爻位,鄰近六五君王,又居九三功臣之上,處於這樣的位置,要特別懂得謙讓的美德,方才得以獲得安樂。


(謙)卦第五爻的爻辭為:「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39]六五陰爻,柔順,謙虛,在五的至尊地位,象徵以德服人。朱震說:「陽實,富也;陰實,貧也。」可見「不富以其鄰」是因其鄰爻都是陰,謙卦的上體是坤,三個柔爻有過謙之嫌,六五以柔居尊位,柔弱謙退有餘而威嚴不足,遇有不謙者,必用侵伐以統一。[40]


《菜根譚》中可與(謙)卦第五爻之爻辭相呼應的語句,例如:


 


【應以德御才,德才兼備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倡狂。[41]


 


一個人的品德是才學才幹的主人,而才學才幹只不過是品德的奴隸而已。所以一個人假如只有才學才幹而沒有品德修養,就等於一個家庭沒有主人而由奴隸當家,這樣怎會不使家中遭受精靈怪物肆意害人之理?由此可知在才智之外,德性也相當重要,只有具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保全自己,並且使他人真正信服。


(謙)卦第六爻的爻辭為:「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42]「行師」指用剛武的態度行事。「征邑國」指管理好自己的領地,有克制自己之意。上六以柔爻處坤體上方,又位謙卦極上之處,謙虛的聲名遠播,反而不能成就自己一心謙退的志向。上六鳴謙乃因為太過謙柔,必須以剛武來調和,所以當以剛武的手段來治理本國,而不是去征討它國。[43]


《菜根譚》中可與(謙)卦第六爻之爻辭相呼應的語句,例如:


 


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44]


 


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其實都等於是傷害腸胃的毒藥,所以我們一旦遇到這種大快朵頤的機會絕對不可多吃,只要控制住吃個半飽就不會傷害身體;世間所有稱心如意令你眉飛色舞的好事,其實全都是一些引誘你走向身敗名裂的媒介,所以不開強求圓滿,只有保持在差強人意的限度上,才不至於造成事後懊悔的惡果。正如(謙)卦上六亦有克制自己之意;人生在世,如何控制好自己的作為與心緒,無疑是極之重要的,只有先學會控制自己,才能夠真正做到安身立命。


 


 


四、結語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身處的明代嘉靖、萬曆年代,政治黑暗,在朝中有閹黨亂國,在民間有流寇劫掠,知識份子縱有滿腔熱血與才幹,也難以發揮;若要晉身仕林、立身官場,除非做個隨波逐流且懂得攀附牆頭的人。因此,不願攀附權貴的有志之士,只能在加官晉爵與獨善其身的選擇題中選擇後者,僅求保有本心及自我。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具大智慧的經典之作,歷久彌新,不論身處何時代、身居何階層,人們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就如一座挖之不盡的寶山。《易經》代代相傳到了明朝,亦頗有發展,著名易學家有劉基、萬民英、張楠、來知德、張介賓、陸夢龍、卓爾康、喻國人等等。至萬曆朝,士人在混沌不清的大環境下,已難以奢求揚名立萬,相反,格外需要謹言慎行,以避害全身。如此一來,謙退的概念就格外受重視。《易經》中的(謙)卦是唯一六爻皆吉的卦,可知謙德的重要性。士人們從各方尋求共鳴,學習謙退,(謙)卦中的謙德成為學習對象之一,並對其生命或思想產生影響,也是很自然的。


    《菜根譚》因作者洪應明生平交遊難以查考,無法確知他受《易經》的影響多寡,但從本文第二節可知,《易經》的某些卦名或意涵直接被寫成《菜根譚》的標目或內文,想來洪氏對《易經》有某種程度的熟悉;所以第三節(謙)卦和《菜根譚》,兩者之間或有其相關性,可遙相呼應,雖不見得是直接受影響,但至少應是對洪氏寫作《菜根譚》的可能影響因素之一。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 劉師瀚平:《話解易經》(上經)(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2. 劉師瀚平:《話解易經》(下經)(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3. 劉師瀚平:《周易思想探微》(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


4.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出版有限公司,2009)。


5. 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注疏‧(一)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


6. 閔建蜀:《《菜根譚》的人生哲學:易、儒、道、佛合解》(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9)。


7. ﹝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3)。


8. ﹝明﹞洪應明撰;馬鳳華、何芹譯評:《菜根譚》(台北:沛來出版社,2000)。


9. ﹝明﹞洪應明撰、馮作民譯評:《白話菜根譚》(台北:星光出版社,2002再版6刷)。


10. 金景芳、呂紹綱著:《周易全解》(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1. 朱高正:《易經白話例解》(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


 


 


二、學位論文


謝綉治:《周易憂患九卦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三、網路資源


1. 在線新華字典:(謙字解釋)http://xh.5156edu.com/html3/3558.html2010115檢索。


2.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聯合導航系統:(菜根譚)http://202.96.31.45/libAction.do?method=goToBaseDetailByNewgid&newgid=55463&class=kind2010115檢索。








[1]劉師瀚平:《話解易經》(上經)(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頁160



[2]﹝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出版有限公司,2009),頁94



[3]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注疏‧(一)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頁163



[4]同註3



[5]同註3



[6]閔建蜀:《《菜根譚》的人生哲學:易、儒、道、佛合解》(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9)。



[7]﹝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3),卷一百四十四。



[8]﹝明﹞洪應明撰;馬鳳華、何芹譯評:《菜根譚》(台北:沛來出版社,2000),頁9



[9]﹝明﹞洪應明撰、馮作民譯評:《白話菜根譚》(台北:星光出版社,2002再版6刷)。



[10]同註9,頁40



[11]劉師瀚平:《話解易經》(下經)(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356



[12]同註9,頁234



[13]金景芳、呂紹綱著:《周易全解》(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218



[14]同註9,頁264



[15]同註9,頁578



[16]同註9,頁317



[17]同註1,頁17



[18]朱高正:《易經白話例解》(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90



[19]同註3



[20]同註1,頁154



[21]同註18



[22]同註3,頁166



[23]同註18,頁91



[24]同註9,頁34



[25]同註9,頁126



[26]同註22



[27]同註18,頁92



[28]同註9,頁424



[29]同註9,頁196



[30]同註3,頁164



[31]劉師瀚平:《周易思想探微》(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頁123



[32]同註3,頁167



[33]同註1,頁157-158



[34]同註9,頁36



[35]同註9,頁39



[36]同註32



[37]同註18,頁93



[38]同註9,頁26



[39]同註3,頁168



[40]同註1,頁159



[41]同註9,頁278



[42]同註39



[43]同註18,頁94



[44]同註9,頁208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