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前言


《周易》本為卜筮之書,然在時代的演進下歷代前人不斷擴充其中的人文價值,也使得中國的文化無法離開《周易》的種種思維。而《周易》之為書,乃在貞問現實情況以求得明確的指示,所以能有這般明確的指示,在於《周易》能掌握陰陽對立之運行而觀察其中無窮之變化,並且能將細微難明的天道,落實到人事上來,伊川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1]大抵可明其奧秘。

    百代以來《周易》對中國學者影響甚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音學、算術以


      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2]                      


 


由此可見,持「易之ㄧ端」能夠延伸包容者不計其數,引無數學者探尋其奧秘而作為己用。自古以來得以實用者總是受人愛戴不已,但卻很少如《周易》這般能實用於人事又能探其精微之天道,並且越是深入探索其細微的本源,越是能夠落實於人事之所用,這是因為讀《易》能了然本體世界的情狀,進而說明人與世界的關係,最終明瞭人在世間的處境,如此一來自然無所不能用也。

    《周易》之用廣大,然其本來意義乃在對人事吉凶之指點,判斷吉凶又往往藉交感不交感而定之。因此《周易》中充滿著交感的思維,對宇宙萬物而言交感才得以生生不息,成為《周易》的活水源頭。〈咸〉卦本有感之意,又〈否〉、〈泰〉二卦為天地交與天地不交可做為正反兩面之最好例證,若要對《周易》之交感做探析應從此三卦為優。以〈咸〉卦挖掘感應在《周易》中的重要性,在以〈否〉、〈泰〉兩卦之爻辭,自象數方面去細觀交感對吉凶的影響與實踐。






[1]﹝宋﹞程頤:《周易傳》(臺北:藝文,2006),頁4



[2]﹝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冊1(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頁54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