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於東方傳統文化之中,《易經》可謂是冠首群經,不論從義理象數或是人生哲理的部分,皆可在此部經典之中見其卓越深切之智慧。歷代對於《易經》之見解和闡述及其各所延伸對應思想等皆可見《易經》的廣大包容性,此中包括醫藥,術數,天文,兵法等無所不包。
兩漢的易學雖然以象數為主,強調驗災等卜筮之數。是以當時西漢的今文家《易》學在儒家取代黃老學術之時,運用陰陽五行說的天文曆法作為對《周易》的闡述,而此時的《易》學偏向以占卜為主要對於《易》學的理解。而東漢《易》學則不若今文家對《易》的解釋而著重於《周易》所傳各文獻的文本,以希望能詮釋出經典所最初傳達的意思並保留《周易》之中聖賢的本意。
漢初以田何開始的易學,大致上是以承襲傳統的路線以卜筮為主,以及對於所卜的事情加以解釋,但在漢朝的政局較為穩定後,對於卜筮的結果便變成首善之要。[1]
而本文即是針對西漢今文家對於《易》學的發展作一初步的研究,主要以討論孟喜和京房二位為主,孟喜提出卦氣說,主要針對爻詞的各個現象賦與節氣,將《易》學搭配天文曆法,使其兩者的概念相互結合,用以解釋四時季候的運轉和歲時的計算。
而京房則承襲孟喜、焦延壽而來,對於漢代的易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京房開創許多新說,如八宮說、世應、飛伏、納甲等。於此則可以知道漢朝當時對於氣化宇宙的認識,而京房可說將象數易學推展至確立的的階段,確立了一套適應於當代潮流的思想體系,整合當時社會秩序以達到正人倫、明王道的功效。
是以本文分四個部份敘述:(一)、前言,淺略的介紹西漢易學的主要背景及選定本文的討論範圍。(二)、孟喜及其學說介紹,初步的介紹孟喜的年代背景和其提倡的卦氣說等介紹。(三)、京房及其學說介紹,簡略的介紹京房如何承襲孟喜、焦延壽所倡之卦氣說,及京房根據此加以擴大其學說思想而有所創新,並介紹其各說的內涵。(四)結語。對於孟喜和京房兩位西漢重要代表今文官學的易學家所相互傳成和影響的脈絡。
是以本文根據參閱近人論述書籍和期刊論文為主,以加以整理孟喜和京房之學說,期以藉由對孟喜和京房的了解而對西漢易學的流變有初步的認識,以作為更深入了解《易》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