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宋代象數學家對《易》的占筮功能的理解與運用,與漢儒並非在同一層次上。
漢代的象數學,互體、卦變、納甲、卦氣,是用卦爻模仿自然界時序的交替,或五行運作變換生剋而構造起來的占驗體系。宋代的易數學則多了對形上學的探究,對本體的思考。劉牧說:「形由象生,象由數設。」(《易數鈎隱圖序》)邵雍說:「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觀物外篇》)朱子、蔡元定說易筮之策數,《河》《洛》數,都是「自然之理」(《易學啟蒙•本圖書》)。他們認為宇宙間陰陽五行及其所生之萬事萬物都有著內在的數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就是「自然之理」的體現。《易》的卦爻是具體事物的符號,是古代聖人受《河圖》、《洛書》數與數、數與象之間的關係的啟發而創作出來的。一些儒學者不僅應該了解現實世界中具體事物的現象、關係,更應了解產生與支配這些現象、關係的規則、規律,即形而上的道(或理)。因此,研究易學就不僅應該研究具體的卦爻象及辭,更應該深究卦爻象所賴以產生的數,由數而上探事物的存在的根據、規則。儒家經典中唯《易》較多地涉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且《易傳》中的太極、陰陽、道、器象數概念,最適合作本體論的根據。唐至宋代,佛教盛行,佛教本體論與心性論之精微,有些地方爲儒家所不及。儒學欲建立本體論,某些敏感的儒者自覺地擔當起這一任務,也表現的很傑出。因此,到了北宋中期就有了《河圖》、《洛書》、《先天圖》、《太極圖》出現,使漢以降的象數學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宋代象數學家也重視《易》的術數功能,如邵雍的先天六十四卦圓圖實質上也是一種卦氣圖,但漢代的卦氣圖對六十四卦次序的安排主要是根據卦名義,而卲雍的圓圖是在論述了太極生成萬物的過程的基礎上構造起來的。朱子力主《易》是占筮之書,但他認為《易》之所以有占筮功能,是因為《易》是「氣數之自然形於法象見於《圖》、《書》者,啟發了聖人之心,假手於聖人製作出來的。他並且專門撰寫了《易學啟蒙》一書,以對《圖》、《書》數、蓍策數、先天卦數的研究,來論證《易》的占筮功能,我對這些圖書象數學的內部邏輯、產生與支配這些現象、關係的規則、規律研究將近三十年,可以很明白的說:宋代象數學家對《易》的占筮功能的理解與運用,與漢儒並非在同一層次上。
漢宋象數之異同
胡問寫於
漢孟、京象數重卦象及數字研究 ,運用當時的天文、物候、曆法及陰陽五行學說解釋卦爻辭及卦爻象,找到兩者的對應關係。一是擴大了卦爻象數模式,把一卦化生出幾個卦,重新組合創立互卦飛伏八宮世應游歸等體例 。二是擴大物象取象範圍;將每一卦、爻與陰陽五行天文氣候等自然人文對應,創立了卦氣納甲等體例,這些都偏好以天變說驗人事。
宋代言先天後天河洛圖書象數也都有本於漢象數學。這在我博士論文<漢宋象數易學之異同>中已詳細論述了。宋儒自外道圖訣變造之加以理想主義之釋義(idealist inscription),亦即是象徵性之詮述(symbolic interpretation)。
是自物質義層轉迭為心理學上的象徵意涵,再遞衍為哲學上之象徵義。這個現象已改造了漢代重詁訓名物,支離破碎之學,非漢代象數義學所能比擬。
《易》自焦贛、京房以來,穿鑿太甚,所以守理的宋儒遂鄙象數不願去研究它,到了邵雍傳圖書發明圖卦蓍策皆易學的根本,朱子作本義就是把卦爻辭都作象與占來理解,義理象數兼重,實則以易爲卜筮之書,就大大方方的指明自己是偏重象數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