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是司北方之黑帝,黑即玄即幽,《淮南子•時則訓》說:「北方之極,自九澤窮夏晦之極,北至令正之谷,有凍寒積冰,雪雹霜霰,漂閏群水之野,顓頊、玄冥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大至上,黑帝所司與幽者所在,容易聯想到一起。因此,傳說中顓頊的兒子們一個個都沒成神,都是鬼府裡的成員,且為疫鬼。
《論衡•訂鬼篇》引《禮》說:「顓頊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是水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區隅嘔庫,善驚小孩。」同書《解除篇》也說「主疫病人。故歲終事畢,驅遂疫鬼,因以送陳迎新內(納)吉也,世相仿效。」《搜神記》卷十六也有同樣的記載。《歲時廣記》卷十三引《文宗備問》又說:「昔顓帝時,宮中生一子,性不着完衣,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着,宮中號爲窮子。其後以正月晦日死,宮人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也。』因此相承送之。」這是民間「送窮鬼」的來由。正由於這種信仰,漢蔡邕才有「疫神帝顓頊」之稱,「疫神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由此可見,「疫神帝」即鬼帝,在古人信仰裡,北帝顓頊竟淪為惡鬼之首了。
晉干寶《搜神記》有稱泰山府君爲「泰山皇帝」的:「昔泰山皇帝召募諸方秀士,遣司徒崔皓試之,問其妍否。皓見雍州秀士陳龍文多言巧辨,乃嘆之曰:『子姓陳,與陳桓近遠?』龍文應聲答曰:『龍文與桓,還如公與杼間密相似』,崔皓憾之。異日,策問龍文曰:『鴟梟何以食母,弱水何以西流?武王何以伐紂?』龍文並皆不答。皎(皓)落下不帝。龍文上表,稱:『崔皓位正三台,治司萬物,不能以風化下,而將逆事問臣,以臣無能,俾令下第(落榜),伏乞陛下聖造親試否臧。』表至,帝召皓詰之。皓曰:『龍文無藝,何以堪之!』帝乃自召龍文,問其試目。對曰:『崔皓何不問臣慈烏反哺,而乃問臣鴟梟何以食母?何不問臣百川歸於滄海,乃問臣弱水西流?何不問臣伯夷叔齊讓國,乃問臣武王伐紂?所問三條,皆是逆(反叛之)事,臣恐崔皓有異志也,臣是以不答。』帝召皓問之,皆如其說,乃封龍文為上卿。故諺語云:『巧言以免責』此之謂也。」這一繳了張白卷的考生,竟換來了一個鬼府上卿的寶座坐上了,可見這泰山皇帝也不怎的高明。
漢代以前,鬼世界信仰早已有之,《楚辭•招魂》中提到「幽都」,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關於閻王是佛教東漸的舶來品,而泰山皇帝則是民間信仰的土產貨,民間敬奉之為東岳大帝、泰山府君、東岳君、天齊王。已故民俗學家顧頡剛在《歌謠週刊》上發表過兩篇文章<東岳廟游記>、<東岳廟的七十二司>記述了有關鬼府機關大院的各個部門。但看其內容,鬼府,只不過是人間官府的翻版,鬼世界,只不過是人間世界的變形複製。顧先生抄有「十五種善生」,及「十五種惡死」。蓋生死問題是歷代人們最切身關注的問題,而在民間信仰看來,這兩個司所管轄的範已經幾乎全包了,因此,這兩個司的生意(香火)應該是最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