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週我們讀到子罕篇第九「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知道四毋必不可重複解釋,今觀察多處翻譯本如下, 楊伯峻:孔子一點兒也沒有四種毛病──不懸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 李澤厚: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瞎猜,不獨斷,不固執,不自以為是。 傅佩榮:孔子完全沒有四種毛病,就是:他不憑空猜測,他不堅持己見,他不頑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脹。 徐志剛:孔子杜絕了四種缺點:不憑空猜測意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 按:「絕」訓「無」的意思,不合邏輯: 「杜絕」了,或「沒 有」四個「毋」,否定了否定,不成了肯定,變成四「有」嗎?「絕」若訓「無」,應刪去四個「毋」,原文當云: 「子絕四: 意,必,固,我。」 皇侃《論語義疏》引顏延之云: 「謂絕人四者也(過人者有四方面)。」故依皇侃「絕」可訓「超過」,「絕人」猶「過人」,即「超過人」。 原文可譯為:孔子過人之處有四點:不胡亂猜測,不堅持己見,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固天縱之聖」的「固」字,楊伯峻、徐志剛譯為 『本是』,李澤厚、博佩榮譯為「這是」,均未能確詁。
「固」 訓「必」,猶「必定」。《經傳釋詞》卷五:「固,猶必也。桓五年《左傳》曰:『蔡、衛不枝(支持),固將先奔。』言必將先奔也。
襄二十七年《公羊傳》:『女能固納公乎?《呂氏春秋.任數篇》『其說固不行。』《秦策》曰:『王固不能行也。』何、高注並曰:『固,必也。』....」故依何休、高誘注。
又「將」字,以上譯文皆避而未譯。《爾雅》: 「將,大也。」《荀子.堯問篇》: 「然則孫卿懷,將聖之心。」「將聖」猶「大聖」。孔安國云: 「天固縱大聖之德。」訓「將聖」為「大聖」。故依孔安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