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嘗試由劉若愚「文學本論」的「形上理論」,作為一切中國文學溯源的《易傳》,從「道、聖、文」衍生「天道」至「人心」的詮釋進路,開展出形上概念及其以降「審美」、「實用」等文論,。雖然劉氏避免落入「原教旨主義」的解析,但他所涉及的層面仍未脫西方「形式主義」的批評與解析,而四要素(宇宙、作家、作品、讀者)所架構的藝程過程,也專注於創作與閱讀主體的認知、作品的特質等分析。如此與老莊、《文心》融合的《易傳》詮釋,雖然綜合不同批評者的文類期待,看似擬為一個體系,但《易傳》的解讀終究被化約為「自然之道」、「天文之道」而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