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


 


  本文分為五節:(一)前言:周人的道德意識源自於憂患意識,此為周人滅商人後,從對神的敬畏,轉為人對人自身的覺醒,而此成為中國儒家道德修養之基礎。(二)孔子與《易經》:孔子讀《易》,卻不以之為占卜之用,而將《易》中之「三陳九卦」運用於道德修為及憂患的防範當中,故吾輩可由《論語》中了解孔子如何將《易》實踐於倫常日用中。再者,從「三陳」中,了解此九卦的德、性質及功用。(三)三陳九卦」談《論語》之修德防患(上)--先談〈履〈謙〉〈復〉〈恆〉、〈損〉卦:此五卦分別為道德修養的基礎、柯柄、本源、堅持及完善,探討其如何運用於儒家《論語》之修德防患中(四)三陳九卦」談《論語》之修德防患(下)--再談〈益〉〈困〉〈井〉〈巽〉卦:此四卦分別為道德修養之充實、檢驗、居所及權宜,探討其如何運用於儒家之修德防患中(五)結論:《易》為周初之經,「三陳九卦」充滿道德修養與防患思想,孔子以「三陳九卦」運用於道德教育上,體現並實踐了《易》的智慧。


 


 


 


 


 


 


關鍵字:三陳」、《易經》、《論語》、道德意識、憂患意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