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同學準備並將問題討論心得補充 置此,例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講究藝術構思的寫景抒情名篇。
朱氏善於運用像是抒情,又不是抒情,類似議論,又不純是議論的筆法表現自己的情感。最集中突出的是這個自然段:
“路上只有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好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這段文字,看似平常,卻極不平常。這是作者朱自清先生情感的凝結,靈魂的慰藉,精神的火花,憤怒的宣洩。離開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思想,特定的歷史氛圍,特定的感受,就絕然寫不出這一段精彩的文字。即使是天才的畫家,妙筆生花的巨匠,假如離開了那特定的時代氛圍,再繞清華園的那方荷塘走上十來圈,也還是寫不出來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不滿現實而追慕自然,返璞歸真。朱自清先生也不例外。他陶醉於“這一片天地”,他幻想“到了另一世界”,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了。此情此景頗似前唐詩仙李白筆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仙境之再現。
寓情于景把自己深沉的感情蘊含於景物描寫之中。
在《荷塘月色》裏,通過月下荷塘的描繪,把作者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感,表現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從“我”因心頭煩悶而獨步塘邊開始,寫到獨自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再遙想古代採蓮美景,最後以獨步回家結束,展示了“我”當時抑鬱苦悶的心情,表現出作者對黑暗現實不滿而尋求不到出路的那種徘徊悵惘的矛盾心理。
寫那些可愛的荷葉,飽含著情,寫那美妙的月光,也飽含著情,寫那些荷塘周圍的景物也飽含著情。無情寫不出美,無情表現不了愛。情在哪?情在景物之中。在《荷》中處處有畫意,而時時曲筆寫衷腸,悵惘鬱悶之情融會於細膩的景色描寫之中。
《三戒》 篇序的作用:
- 作為整篇文章的綱領。
- 點出文中三則寓言的主題。
- 說明寫作動機。
(2) 序中說:「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逮到機會〉以肆暴,然卒迨於禍」,列舉出三種「不知推己之本」的情況。文中三則寓言正是呼應這三種情況:
〈臨江之麋〉:麋麑不知推己之本,恃著有主人保護而與家中的狗﹝非其類﹞友好,忘記自己是一隻麋麑,結果被野狗吃掉。
〈黔之驢〉:驢子不知推己之本,以自己的小本領而惹怒強敵﹝出技以怒強﹞,結果被老虎吃掉。
〈永某氏之鼠〉:老鼠不知推己之本,趁著屋主的縱容而胡作非為﹝竊時〈逮到機會〉以肆暴﹞,結果被新屋主消滅。
據〈三戒〉所說的三個故事,歸納出寓言的特點。
寓言有以下的特點:
有所寄託:三個故事分別寄託著三個教訓,令人知所警惕。
借物喻人:三個故事分別借麋麑、驢子、老鼠三種動物比況某一類人。
內容虛構:三個故事都是虛構的,但內容卻合情合理,使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