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書寫影像及小說喻義的功力,令人激賞。原刊電影文學專題,最近star moveie有播送,為加強觀摩,經作者同意分享請同學參考。
幾年前寫的舊作,將之放上來,分享給大家~
看這部電影之前,將書架上的香水再次閱讀,我的版本是舊的版本,書頁已有些歲月留痕,處處泛黃,打開扉頁,意外發現,自己在上頭作了相當多的筆記,也寫下買這本書的時間點,當時是一九九四年,我閱讀了香水。原作者徐四金在一九八六年左右寫下香水這本書,當時這位出身於慕尼黑的劇作家,騎著偉士牌的速克達,一個人從德國跑到產香水的法國南部格拉斯,一路遊遊蕩蕩,他說:"戴著黑鏡幾乎啥也沒看到,戴著盔帽甚麼也聽不到",於是"嗅聞也就成了我坐在偉士牌時,唯一可以掌握的感覺了"。
二年前我曾造訪這個法國南部的香水之城格拉斯,整座小城處處是香水廠,我待在其中一間相當知名的香水製造公司,導覽小姐引領我們看著瓶瓶罐罐的量杯,蒸餾瓶,以及一個又一個身著白衣的香水師。在那個香水城裏,滿溢的味道,濃得令我幾乎要頭暈,幾千幾萬種的香味放在這張試紙與那張試紙,輕輕搧動,味道與味道互相競逐,爭相怒放,使我頓覺嗅覺遲鈍,走出香水城,那環繞在身上的各種香味仍盈繞,久久不散。在香水城我認識了parfum , eau de parfum , eau de toilet,這幾個法文詞彙,parfum是很濃的香精,香味可以持續很久,eau de parfum則是香味也頗濃的香水,eau de toilet則是很淡很淡的香水,像是古龍水之類的,香味不能持久。當時我還覺得怎麼法國的香水都叫厠所水(eau de toilet),好噁~其實這種淡香水是作為在女仕在化妝間時添補香味時使用的,所以可以文雅點叫化妝水。
<香水>這本德國小說在歐洲引起話題,被翻譯成27種語文,之後徐四金與插畫家合作寫<
一九九四年的我為什麼會買下這本書呢?當時香水對我而言恐怕是一種異國情調,更對我而言是種魅惑,猶記得年輕的自己開始閱讀時,開頭的味道就令我快要不忍卒讀,原來十八世紀的巴黎是如此之臭,對年輕的我而言實在是難以接受的,我心中美麗的花都原來像是鮑魚之肆?
其實在人類的各種感官裏,嗅覺是開發最低度的,有媒介論者麥克魯漢認為新的媒體會延伸某種新的感官知覺,或者減弱某種感官知覺。現實生活中,人類大量的延伸視覺可說是達到肉慾橫流的瘋狂境界,在嗅覺卻還停留在原始未開化的初始階段。
所以徐四金這本小說出來之後,造成的是小說書寫感官向嗅覺開發的努力,也是一種新的書寫向度。
台灣的小說家朱天心,她也曾在九0年代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匈牙利之水,我想她是要向徐四金看齊或者說致敬的。
我所讀的舊譯本是黃有德所譯,他根據的版本並不是德國原版,而是法文版本,不過我覺得他的譯筆算很流暢,我印象很深刻:當年讀完香水之後,突覺對周圍的氣味變得很敏感,自己不自覺的好像會變成楚留香,常常摸摸鼻子,是否又聞到了新的氣息或味道。其實人類所能聞到及辨識的氣味並不多,雖說如此,大部份人不是靠著舌頭去感受味道這件事,其實大部份是仰賴著氣味,當我們喜歡某種美食時,其實是被它的氣味所吸引,我們享受美食時,有一半以上的感官依賴的是我們聞到的味道,而不是只有嘴巴所感受的味道。曾經有科學家去實驗,將鼻子失靈的患者集中起來,要他們去品嚐以前最愛的美食,但是這些患者都再也吃不出這些氣味,有些人還曾經一度非常沮喪,因為他們失去嗅覺之後,品嚐任何食物,都不再有以前的美好味覺了。
現在皇冠出版社所出的香水是新譯的版本,強調是根據德文原版的譯筆。
電影香水在預告片時,就已經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猶記得自己讀香水時,深深覺得作者描述氣味的功力實在很高竿,在人的感官中,嗅覺感官是最難以文字作表述的,如果你沒有聞過某種氣味,我如何以文字描繪出我所聞到最好聞的某種味道,其實是很難形諸於語言文字的。我一度認為如果將這部作品搬上電影,一定會是個失敗作,因為電影是強調視覺的媒體,在一本極力書寫嗅覺的小說,如何能以視覺替代文字的嗅覺描述?我認為搬上螢幕,恐怕又會成為文學改編的又一令人失望的作品。
但是這次的導演,是曾經執導過【蘿拉快跑】湯姆提克威 (Tom Tykwer),我很喜歡[蘿拉快跑]這部德國片,再加上作者徐四金拒絕過史蒂芬史匹柏、馬丁史柯西斯等大導演,卻願意將電影版權交給德國導演,我想作者既然能首肯,可見這部電影應是有口碑~
看完香水之後,果然沒讓我失望,這部電影不僅重現十八世紀的巴黎,更重要的它拍出了味道,這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視覺上的效果,彷若栩栩如生地將巴黎的味道呈現出來,觀眾感受得到魚腥味,汗味,窮苦的勞動味,下層階級的各種氣味。原本以為會相當驚悚的鏡頭,導演都處理得很美,原本就是要截取這些少女們最美最香最純綷的體味。
電影增添香水師包迪尼的戲份,以及對於香水的基本知識,一般香水粗分為前味,中段味,後味,每一段的味道又可以再細分成四種味道組合變化,這時包迪尼講述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傳說中的第十三種香,這個片段在書中並沒有,可是卻為整部電影增添了重要的肌里,為了完成這第十三種香,達成這完美香水的最後畫龍點睛的一味,絕美的珞兒必須香消玉殞。
在西方的實驗電影裏,曾經有過在電影院配合劇情釋放香味,美國環球影城的立體電影院,我看著史瑞克時,椅子會左右搖擺,然後有時會有水滴噴向觀眾,也會釋放出味道,如果在每個座位上安裝個氣味放射器也不太困難的事,不過究竟葛奴乙最後調出來的香味是怎麼樣的香?得以號令眾生,使所有的人傾心,究竟是怎樣的味道?真是令人好奇,而且要集合香水師來調出這個味道,恐怕也是件難事。在FNAC,若你買香水的原著(新譯本),將附贈一管香水,雖然不是真正的少女體香,但聊勝於無。另外,也可以在書店內拿到香水的書籤,圖像是那個橫躺的紅髮少女,也會發出淡淡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