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A Very Long Engagement )


生命教育報告


國三乙96420063鄒政翰


1.      影片資料


 


片名:未婚妻的漫長等待(A Very Long Engagement )


影片年份:2004


    商: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語  言:French


導演、編劇:尚皮耶居內


主要演員:奧黛莉朵杜 加斯帕德尤利爾
         
Jean-Pierre Becker  Dominique Bettenfeld  Clovis Cornillac


 


2.      內容大要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年,瑪蒂德正值19歲。在戰前,她的未婚夫馬涅克在17歲時,被徵召到前線去作戰。如同其他無數的陣亡將士一樣,官方紀錄顯示馬涅克已經為國捐驅。瑪蒂德拒絕相信這個悲哀的消息,若是馬涅克的生命已經消逝,她一定會有預感。瑪蒂德選擇順從自己的直覺,希望能引導她找回愛人。


 


  一位退休的中士,告訴瑪蒂德真相。其實馬涅克是因為想要提早退役回來與她相聚而故意自殘,與其他四個犯下同樣罪行的士兵被判處死刑。他們五個人被除去武裝,被牽到一個叫「黃昏賓果」的三不管地帶任其自生自滅,沒有食物與武裝的他們,成了兩軍火力交戰下的犧牲品。即使如此,瑪蒂德還是拒絕放棄尋找愛人的下落。憑著勇氣與決心,她運用無比的想像力來推動自己的搜尋行動。無畏突如其來的困境、也不放棄任何微薄的希望,她一點一點地收集所有攸關馬涅克命運的真相,以及當天曾與馬涅克共生死的夥伴們下落。刁傑曼是一名偵探,因他有一名小兒麻痺的女兒,於是對也是小兒麻痺的瑪蒂德極度同情,在幾乎不支經費的情況下為她展開調查。


 


  除了女主角極力尋找她的未婚夫下落以外,丁娜也透過軍官們的口述逐步取得關於自己愛人行蹤的線索,並且加以報復;這兩位同樣為愛情執著的女性,本 著不同性格與方式:一個充滿了天真爛漫的信念,另一位擁有激烈前衛的作風,去找回或是捍衛自己的感情。這樣做,倒不是要突顯女主角的愛情有多高貴,也不是要藉此貶低復仇者的意念,只是透過截然不同的表現方法,顯現不同時代女性的個性與她們對於真愛不同的付出方式。


 


 


心得感想


 


  在片頭不時重複觸覺著一句話︰「小心電話線」,這自然是有其意義的。在戰場上唯一能對外聯繫的就是有線電話,如果被人剪斷,那戰場上的一切就變成另一個全然不為人知的世界。全片以五名自殘的士兵作為樣板,以之延展了全劇的脈絡與精神;透過拼湊逐漸浮現了真相,也使得那份執著的愛更加透析了真摯與希望。


 


戰爭是殘酷的,在泥濘的壕溝內,戰士理應思索著殺敵,在本片卻是如何離開戰場。如果「愛國」的情緒是被依附在軍法的制約下,那這一切的一切必然存在著假象,一旦面臨重大衝擊而必須重作抉擇之際,這個結構很快就會瓦解。戰爭的殘酷是告訴我們,戰爭漫長折磨,會磨去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戰場上的恐怖,親近人的喪失,卻更呼應了對愛的堅定與執著。所以女主角在戰後才展開了她自己的另一場「戰爭」。那是為尋找真愛而戰;是為追求真相而戰;是為自己的執著而戰,這時看似虛無飄渺的生命意義,是如此的實在,讓人心疼。對我來說戰爭是否勝利,意義不大,那成就了一段悲傷而優美的愛情,女主角似乎一直追逐著悲傷,那必然不完美,卻動人。


 


  瑪蒂德那份執著的愛,為了尋找未婚夫的下落,以登報的方式引得一些軍人的回應,透過這些片段的敘述,瑪蒂德慢慢組合了這些過去的碎片,拼成殘酷卻不壓抑的結局。17歲的大男孩因兵源短缺被迫上戰場,在離開戰場前已然半瘋,戰後被愛人尋著時,已是8年以後。那景象是他的眼神安靜柔和,曈仁後面有一個東西在掙扎著,可能還是個孩子,可能還是個被謀殺的年輕靈魂。對戰爭作了無言的控訴,讓人可以思考更多,思考那些執著。


 


  女主角的童年與過往在這些主線之外顯得永恆,這對青梅竹馬以前的對話在女主角的腦海內馳騁,男主角與女主角相識,他背著由於小兒麻痺症而走路不便的她爬向燈塔。他們有著屬於對方的對話方式,如:送信郵差老是耍帥般地用自己的腳踏車滑過女主角門前石子路、讓號稱全世界最厲害,但其實好像也不怎麼樣的偵探辦案等。奇妙的是往後瑪蒂德卻用全世界最厲害的方式找到了他。


 


  找到他,便構成了一個理路,女主角的信念卻來自於一些近乎天啟的預感上:如果吃晚餐前,狗闖進房間就表示對方還活著;如果皮沒削斷;如果數到七,火車還沒過山洞;如果我比車先跑到彎道,就表示對方會活著回來。這種把希望寄託於假設和可能上的事物,這些都是平常都有著的一種自我安慰模式。當樂觀的她獨自吹著低音喇叭,卻也表示著她的深沉與絕望,但她並不相信。


 


  


  而男主角則是在石頭上刻著「MMM」表示他對女主角的深情,在戰場的樹上,明明視為存亡之際,他卻依然努力刻著「MMM」的愛情密碼,那像是信天翁一般,固執而任性的挑戰著風的速度,逆風而行,這讓他想活下去的意念,清楚的被表現在,他與女主角第一次發生性關係時,他因為把手放在女主角胸口而感受到的心跳,他堅信他手上捧著那顆心,就能平安順利地回去,他們的關係純潔而美麗。


 


  最後馬涅克還活著,卻已喪失了記憶,忘記許多許多,忘記他在戰場上即使是戰鬥機來掃射的生死關頭仍在樹前刻著的「MMM」。在個陽光和喣的午後,未婚妻終於找到她追尋多年的人,可是他什麼都不記得,她用一種眼神,壓抑又激動的看著,似乎籠罩整部片的陰霾都在此時被微風吹散了。動人的愛情便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以戰爭的殘酷為背景,和對愛情堅毅的信念來呼應,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向開始有了衝突。而瑪蒂德那股無人能及的毅力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她的那份執著來自與未婚夫從認識開始就堅定不移的全然信賴。愛是那麼重卻又那麼輕,一段戀情的成立,一定都是雙方面的嗎?不愛的時候,愛情便消逝了,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珍惜。


 


  最後我要用一段經過修改的話語,訴說我們普通面對戰爭的本質。「我還在等待,不管要等多長時間,我都願意等。我希望有一天能等到大家的頭腦都清醒過來,知道戰爭永遠是世界上最殘酷、最無用、最無情、最慘無人道的事。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每年十一月時,國旗不再在無名英雄墓前升起來;那些退伍軍人也不再戴扁帽,缺臂斷腳地在大街上遊行,他們究竟是要慶祝什麼?」一個殘缺便是一段心酸故事,每一個統計數字的背後,都是許多的淚水與無奈,在戰爭中,就是運氣主宰了一切,向旁邊多站了一公尺,被炸到半身不遂的人可能就是你,在那裡沒有英雄,只有沒死的人和死的人。若是每一個傷亡,都要去追他的背景,看有多少破碎的幸福,那是在多的眼淚也不夠流的悲傷,我們只能不斷的等待,時間去修補那些美好下的種種悲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