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宅的很,甚少出外走動,竊喜以:一日不出門,可以是人生的最佳安排。繼明道大學講評、東海大學講《易》後,今(2010)年1126,我參加了南華大學一場別開生面的「黃永武先生學術研討會」。


起初,我接到大會邀請我評論「黃永武《許慎之經學》評議」時,甚為訝異,黃先生人還在吧?!這是我心裡第一個反應。替活人辦研討會?不會吧!起碼在中文學界罕為聽說,之前我親歷過活人入史,便覺怪甚:里仁書局出版的《台灣易學史》側入我個人「易經研究」成績于其中,我一點都不會高興,幸好這書出版了以後我才知道,否則,我一定會要求拒絕列入,等我死了以後再說。所以我是要作一篇評議其書之文的評議,問題是這個人還健在,而且還在加拿大以視訊聽我在評議一個評議他的人的評議,有點怪吧!呵呵。


知道黃先生這人,也讀過他的文章,已故學人沈謙曾說他的《許慎之經學》乃「千秋事業,一代文章」;他以文字、訓詁、經學、修辭、古典詩、散文與敦煌學的研究著稱。又是我的業師高明、林尹嫡傳第一代門生。我在他所創辦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發表過論文。更早,我在唸研究所為卜生計到處打文工,幫五南編「活用國語辭典」(不知道這算不算屬王聖人說的笨人)時,曾多方參考他那一本《形聲多兼會意考》。他的學問可說是從文字考據入,從辭章文學出,跨際會通,學科整合,可堪後學稱式。


考慮了一下,心想周杰倫那般那般研究已有三、四篇研究論文,駱以軍、簡媜研究也有人做過,那麼,我是否可以不必想太多,趁此看看研究室外的世界,增長增長見識呢?何況遊山玩水也強是室外讀書的事,於是不疾而速的答應下來了,這也是我首度南華之旅。


想當年,謹奉師命撰寫博士論文《宋象數易學研究》,在校內社資圖書館朝九晚九,苦練九九神功,體煉論文鉛丹,「一遇偶析,如獲珠船」,取李威熊師《馬融之經學》、李振興《王肅之經學》及業師的《鄭玄之讖緯學》苦讀。當然黃永武的《許慎之經學》也是我伏案必讀的論文。


最近黄永武積十數年功力,完成了一百萬言之《黃永武解周易》,大多「沿辭以溯象,據象以推義」;「比而視之,駢而觀之」以得其實,以知其妙!他自己說:「某字乃某卦之象,是否可信?最簡捷之辯證方法,便是看原始經文中屢屢出現的某字,是否合乎某卦之象?」這是他寫這本書的主旨。原書前有「例言」十則,正文之凡例,以人事類146凡、總類72凡居多,應該可供研治易學的人參考。如果黃先生那天親臨第一場次的研討會場,相信他一定會有莫名的感動,畢竟做學問是不問人知的,孤單寂寞的。我的想法是「足矣哉」!恁忒是誰,應足矣,我心該足矣!竊許:「望有朝一日,能為業師或「真正的學者」辦一場活生生的研討會,即便是出上一本夠份量的論文集,庶幾可矣。」這應該是很有意義、很鼓舞人的。


黃永武先生退休後移民美加,從他多篇遊記散文中可知,他深深體悟閒適自得的人生境地,不知怎底,未睹其人,讀他的文章,總讓我隱約瞥見一個人,用他的眼睛和心靈,注視著周遭的事,文化歷史的中國,在台灣之中國,大陸的中國,還有台灣的未來。他以異國為鑑,批判台灣各項缺失,進而對照思齊以期待台灣,在遊記作品中處處可見,例如,他見到加拿大沒落的雪曼納絲小鎮因經營得道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不忘提醒台灣能師法,珍惜文物、根留台灣、社區建設;遊到偏僻的活鏗谷看雷射燈光秀,又思索起台灣精緻文化的未來:「在美國的偏僻山野,可以一場一場在雨天鵠候排隊購票,說這是整個社會的水準共同認定了它的價值,國內想把通俗文化提升到這一層面,還不知要努力多少年!」前往日本京都一遊,更直言希望讓台灣的城市像京都一様,成為免於恐懼的世界都市,且說你我都有責任去推動建設它。這位前輩還真溫暖。


     


    不知道誰的主意,覺得在學術圈子裡,只要攀緣附好、搞通關係;培養獨立思考建立自主判斷不切要,學校所獎勵的是分贓饋贈最聽話的員生;社會所獎勵的是最會察顏觀色,給上司送禮的下屬。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竟會讓學術搞到看一人之顏色,試一人之脾胃,懾一人之腔勢,聽一人之噪音,世界上哪有一流的學術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走筆至此,我不禁喟嘆,我們這悲哀的一代,我看不懂甚麼是「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果真那不是假,學術之牆陡然傾圮,許多活著的人還來不及慟哭。


朝天子‧無名氏
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
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
善的人欺,貧的人笑,讀書人都累倒。
立身則小學,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


朝天子誌感
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誇薦。
老天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聰明越運蹇。
誌高如魯連,德高如閔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

 

嗚呼哀哉!!!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p.ncue 的頭像
hhp.ncue

生命教育

hhp.n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