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譬如為山,未成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平地」,前揭學者四種譯文皆翻譯成「平地上倒土」,以「平地」為偏正詞組(word group consisting of a modifier and the word it modifies前為修飾語,後一部分為中心語,前一部份修飾或限制後一部分)實則不然。「平地」與「為山」相對為文,二者皆為動賓片語(verb-object word group 前一部分叫述語,表示動作或行為,後一部分叫賓語、是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
亦有《論語》譯注以「平地」為動賓片語者,譯「平地」為「用土平地」,《論語新校釋》譯「平地」為「用土填地」。按「平」乃使役動詞,「平地」即「使地平」。《漢語大詞典》釋此「平地」為「平整地面」、「填平窪地」,即以「平地」為動賓片語,甚是。《漢語大詞典》「平整」的第二義項為「填挖土地,使土地平坦坦整齊」。
又,山有高低,由於缺一筐土而未堆成之山,當是有既定高度的高山。《集注》:「《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夫子之言蓋出於此。」故「為山」可譯為「堆九仞高山」。(朱子注引尚書旅獒篇)
原文可譯為:孔子說:「好比堆九仞高山,缺一筐土而未成,卻終止了,那是因為我停止不幹了啊!比如平整土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土,卻在進展,那是因為我在堅持前進啊!」
本章孔子所說為山、平地兩個比喻,
《朱子
荀子勸學篇說:「積土成山,
以上所引孟子和荀子的話,與本章孔子的話可以互相發明,